应急监测:是指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预案管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结合应急处置和演练总结评估情况,适时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预案持续改进。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参照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或修订本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3预案解释权
本预案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8.4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襄政办发〔2017〕76号)同时废止。
县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4
为有效防范重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确保事故后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最⼤限度地减少国家与⼈民群众的⽣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办法》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适⽤范围
发⽣在XX市辖区内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动植物、⾃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体健康受到损害,社会经济与⼈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防范重点
(⼀)特定或敏感区域。
(⼆)⽔源防护区内有污染隐患的单位。
(三)使⽤、储存、运输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废物的单位和场所。
(四)各类油库、加蚰站、液化⽓站(库)、⽯油天然⽓井⼝。
(五)各单位的污⽔处理设施、⾼浓度污⽔、污泥储存地及有毒有害废物堆放场、点等。
三、事故的确定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可分为⽔污染事故、⼤⽓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污染事故、煤⽓及天然⽓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动植物与⾃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类型。
根据事故程度分为⼀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特⼤环境污染与三⼗事故。
(⼀)⼀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因环境污染或破坏⾏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者,为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因环境污染或破坏⾏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
2、因环境污染发⽣⼈员中毒的。
3、因环境污染⼸i起⼚群冲突的。
4、对环境造成危害的。
(三)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者,为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因环境污染或破坏⾏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
2、因环境污染发⽣⼈员明显中毒、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的。
3、因环境污染发⽣⼈群中毒的。
4、因环境污染影响社会安定的。
5、对环境造成较⼤危害的。
6、捕杀、砍伐国家⼆类、三类保护的野⽣动植物的。
(四)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者,为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因环境污染或破坏⾏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
2、因环境污染发⽣⼈群明显中毒或辐射伤害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员中毒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