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巡检制度,生产班组每天巡检一次,负责主管不定期进行抽查;
4.2预警行动
各部门经理作为所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部门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预警内容包括:可能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对象;可能影响范围;可能事故原因初步判断;提出应急采取措施;提出需协助的相关部门。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危险废物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三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一次为三级、二级、一级。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信息报告程序
现场操作工或巡视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按照应急处置程序进行处置,同时向值班领导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已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响应
6.1事故发现及报警
发现紧急状态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第一发现事故的员工应当立即向部门经理报告,部门经理初步评估并确认事故发生时,立即警告暴露与危险的第一人群,并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立即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先期处置,防止事故恶化。
应急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作出初始评估(事故性质、准确事故源、数量和危废泄露程度,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单位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人员及应急人员和应急小组,如需外部救援,则应当立即通知园区管委会、县环保局及政府有关部门。
6.2响应分级
一级:完全紧急状态,事故范围大、难以控制的状况;超出本单位控制范围,使邻近的单位受到影响的状况;产生联锁反应,影响事故单位之外的周围地区的状况;危害严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极端威胁,可能需要大范围撤离的状况;
二级:有限的紧急状态较大范围的事故,限制在单位区域内只有有限扩散范围,不会影响相邻生产单位的状况;较大危险的事故,该事故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潜在的威胁,周边威胁的人员需要有限撤离的状况;
三级:潜在的紧急状态,某个事故可以被第一反应人控制,一般不需要外部协助的状况;事故限制在单位内的小区域范围内,不立即对生命财产构成危险的状况;
6.3应急处置
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液体泄漏,发现人员立即用木质粉将泄漏的废液吸附,然后将吸附后的木质粉倒入专用桶内,存于危废间。
处置过程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若处置过程中有冲洗废水产生,则按照“水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进行处理。
若处置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则立即启用消防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处置结束,处置人员将本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泄漏物、泄漏量、泄漏原因及处置措施详细记录,交于应急办公室存档。
6.4应急救援
6.4.1现场疏散组织
设置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由安全警戒组对现场进行封闭,应根据危废泄露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泄露出的危废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组织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资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处置现场至少应有两个畅通无阻的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6.4.2泄露应急处理
泄露处理一般包括泄露源控制及泄露物处理两大部分。
泄露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泄露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一下几项:进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泄露源控制
可通过控制泄露源来消除危废的溢出或泄露。
泄露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此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