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不使用BT等下载工具,安装杀毒软件,严防非法入侵,病毒入侵,黑客攻击
二、舆情应对措施
1、成立校内网络舆情监控小组
组织政治素质过硬、宣传业务精良的教工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队,实行24小时舆情信息监控,时时关注校园百度贴吧、论坛、QQ空间、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持续核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收视率等相关指标,跟踪掌握舆情发展、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并按照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口径一致原则,控制有害信的传播空间,积极掌握舆论话语权。
2、建立舆情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重大舆情发生后,涉事部门或班级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口头汇报应在事发后半小时内,书面报告最迟应在事发后1小时内).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事件或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研判事件的性质及发展趋势,提出初步应对处置意见等。
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分析评估舆情发展态势,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并同步将有关情况上报至教育局。
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宣传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行政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3、消息发布
新闻发布应由工作领导小组授权相关负责同志以适当的方式,按照事先审定的回复口径,发布新闻通稿或相关信息报请教育局做好如下工作:
(1)联系沟通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协调好记者采访及媒体报道工作。
(2)应积极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各方关切,做到及时更新、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引导舆论.
(3)必要时可会同相关部门举行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严格实行扎口管理,学校各部门要服从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
未经学校同意,任何组织或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4、舆情跟踪及引导
在教育局统筹部署下,学校相关部门需及时组织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舆情监测,可以利用火蓝大数据教育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密切跟踪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实时掌握舆情动态,收集、整理、分析,汇总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把握事件走向和舆论走势,及时反馈情况,评估影响,提出对策建议,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
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针对涉及突发事件的不实传言,要迅速公开真相、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成立网评队伍,积极组织撰写评论及时跟帖、发帖,对舆情及有可能出现的臆测进行客观的回应与评论。
通过正面发声正确引领舆论导向,挤压有害信息的传播空间,努力掌握舆论话语权。
5、媒体管理
根据上级宣传部门统一部署,学校需按照持证采访、便利高效、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记者采访进行管理,规范记者采访程序,提出新闻宣传的纪律和要求。
既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又要加强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记者经批准并持证进入现场采访,并为记者采访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求记者必须服从突发事件指挥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置工作。
对境外记者采访,应向上级宣传部门及外事部门报告,按有关规定安排。
对向媒体提供的新闻通稿,要按有关程序审核。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有针对性地介绍情况、明确要求,积极争取理解,防止一哄而上和恶意炒作。
遇到特别重大、敏感的情况,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商请上级宣传、新闻、网络信息、教育等主管部门帮助依法处置。
学校网络舆情管控方案和措施7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