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
对舆情回复后,网评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
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合理方案加以回复,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
根据需要,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请示,在市委、市领导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分管领导、市委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同时报告市委网信办备案。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
实时搜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分析预判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筛选出相关舆情并按一般网络舆情、较大网络舆情、重大网络舆情、特别重大网络舆情分类报送和处置。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聚集突发事件时,组织职能科室监控员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加强与市委网信办、市公安网安办等部门对接,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应急管理系统各种类型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引导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委、市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事后跟踪及总结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负责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
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网络舆情处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4
为快速妥当处置城管系统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和推动城管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