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2、应急措施
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资料收集与归档工作;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科学知识;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病症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等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有异状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街道办的部署启动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学校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
②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③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时内以书面信息报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④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有身体异状,学校则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隔离。
学校在区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发病学生(包括与发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采取隔离措施。
严格实行患病学生休息制度,学生病愈后方可复学。
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如下: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有关区域进行物理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五、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1、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后,应立即将情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传染病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上报。
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2、学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专兼职信息监测员(应急专干),综合信息小组(应急办)及时接收报送学校有关信息。
3、信息报送按如下要求进行:凡一般的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向街道应急指挥中心(总值班室)报告基本情况;凡较大突发事件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重大、特大事件应立即报告。
最新小学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2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应急处理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学校内的突发大范围传染性疾病事件。
二、组织领导
(一)学校成立传染性疾病应急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协调指挥,包括:人员救护组、通讯联络组、沟通协调组、日检记录组等。
要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二)人员救护组负责将发现的有疑似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就近送至县级以上医院;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包括通知家属、沟通协调组负责与卫生防疫部门、医院、等的沟通协调等工作;日检记录组负责每天的例行检查、记录、跟踪消毒等工作。
三、组织体系:
学校组织成立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指挥,具体组织体系框架如下:
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医务室、
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校医
成员职责:
全面负责应急工作及宣传和师生的思想稳定。
负责特殊时期的整个教学工作的安排。
负责协调卫生防疫部门、医院等的人员救护沟通协调和善后处理。
负责外来人员(建设)的检验、排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