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季流感预防知识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季流感预防知识教案1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唾液飞沫感染,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症状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小儿患病时,可有发热,头及颈部肌肉疼痛,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耳下凹陷消失、耳朵上翘、颔下腺肿大,此时孩子不敢咀嚼(尤其是吃酸性的食物)、否则疼痛会加剧。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
全程约10~14天。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对腮腺炎主要采用中草药治疗、关键在精心护理,增强小儿机体抵抗力。
对患腮腺炎或可疑的患儿,应进行呼吸道隔离,直到腮腺炎肿胀完全消退后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