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前的“育人”可能更多指向了“育分”。
面对这种畸形现实,我们的回答是: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反对“唯分数论”;三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固然重要,但它只突出了结果,没考虑到成长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其实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要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成长得更好。
主动作为,回归校园。
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要主动作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回归校园,接受应有的教育。
一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二要把学校变成学习的乐园。
学校要能像游乐场一样吸引学生;三要超越应试局限。
学校要大胆改革创新,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四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赋能教师,高效课堂。
“双减”落地落实的根本之策,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而 “双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赋能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既需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又需要同伴互助,交流合作。
教师可以践行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阵地。
课堂高不高效需要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进行审视。
高效的教有4个维度:教什么(准确的教学内容)、怎么教(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会没(紧凑的考核反馈)、不会怎么办(不断的教学反思);高效的学也有4个维度:学什么(准确的学习内容)、怎么学(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学会没(对目标达成的追问)、不会怎么办(不断的学习反思)。
优化作业,温故知新。
作业的作用毋庸置疑。
“双减”政策下,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标,就必须优化作业设计。
优化作业设计需要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创新作业形式,科学设计作业;二是多与少的关系,刷题多并不意味着效果好,要掌握好度,布置少而精的作业;三是难与易的关系,太难或者太易的作业都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四是教与学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联合家长,家校共育。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尤其是家长和学校要配合好,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
“双减”背景下,每位家长都应该是家校共育、同频共振、磁场相似、步调一致的合伙人。
优秀的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优秀的家长,在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
培养学生,“五育”并举。
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落实“双减”要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更多机会去锻炼,更好地认识美、创造美,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从而为全面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改革评价,引领方向。
功利化、短视化一直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用好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
通过教育评价,以评促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培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坚持目标导向,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发展。
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减负这件事,人人在喊,时时在喊。
如何真正兼顾减负与提质,难度非常大,因为这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多主体、多诉求、多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落实“双减”,需要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
首先要坚持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其次要坚持主体责任,明确部门分工与具体职责;再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最后要坚持常抓不懈,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适时“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