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宣纸润湿,然后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将湿宣纸上贴一层干宣纸
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然后除去干宣纸
稍干后用扑子蘸取墨汁,轻轻扑打湿纸
风干后取干宣纸
活动三:体验斗拱搭建学做小鲁班(约20分)
研学形式:现场听讲、动手制作、互动展示
辅导老师:班主任、文物专家
研学地点:清源门后东侧方台
研学目标:
1.通过听讲和观察斗拱模型,让学生了解斗拱的内部结构,感受古人的智慧。
2.通过动手组装,让学生体验“斗拱结构”的巧妙之处。
3.通过研究深入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古建筑知识。
研学过程:
1.到斗拱前排队,听文物专家介绍斗拱结构(3分钟)
2.以小组为团队动手制作(10分钟)
3.讨论还有哪些古建筑结构(2分钟)
a.榫卯b.斗拱c.飞檐
讨论古代著名的工匠和建筑物有哪些,并完成如下问题(2分钟)
(1)木匠的祖师爷是:,酿酒的祖师爷是:
(2)鲁班锁也叫锁,是一种高榫卯结构。
(相互讨论,生活中有见过的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附:斗拱: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作用: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榫卯结合: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
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
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
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活动四:了解汉唐文化学习古柏精神(约15分)
研学形式:倾听讲解、实地观察、师生互动、诵读诗文
辅导老师:班主任、济渎庙内导游、庙街小学小讲解员
研学地点:济渎庙将军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