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江、河、淮虽然造就了中华文明,但不可回避的从古至今一直作为害河来治理的对人民也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而济水则没有,大家可能觉得济水那么小,怎么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呢?
其实济水是因为后来变小的,在《战国策》中记载,“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也就是说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济水和黄河做为天险,那么就可以固若金汤,所以,济水量在当时是相当巨大的,济水量大,却未对人造成伤害的君子之风,也值得人们祭祀,所以要祭礼济水,北海指今贝加尔湖,远在大漠艰于祭祀,因同为北方水神,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在此修建北海祠,望祭北海祠。
这也是为何北海祠为何会在这里修建的愿意!
2、济水精神
历史上的济水已经不存在了,但曾经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济水,却给我们留下了济水精神。
这种精神存在于历代文人歌咏济水的文献当中,存在于古济水沿岸人民代代相传的血脉当中。
济水精神可概括为:一是济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她虽然没有长江黄河那样磅礴的水量,却不因小而自卑,因弱而菲薄,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冲破重重阻碍,奔向大海,这体现了济水柔弱而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是济水是历史记载的唯一一条有益而无害的大河,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两岸人民,但从没有掀起波澜危害百姓,这体现了济水一心造福人民的“谦逊仁爱”精神。
三是济水是一条始终如一的清河,从源头到入海口一直保持河水清澈,尽管有黄河曾夺其河道,但据传说济水穿越黄河河底而过,保持河水清纯而不被黄河浊水所污,这表现了济水清廉自律、永葆节操、始终如一的品质。
四是济水是一条已经消失的大河,“江河淮济”四渎中,其他三渎仍在,只有济水已经消亡,据考证主要原因是黄河北移夺其河道所致。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多次泛滥,济水为避免黄河泛滥危害百姓,甘愿自我牺牲让出河道,这体现了济水包容大度、自我牺牲的精神。
简言之,济水精神可概括为自强不息、谦逊仁爱、清廉自律、包容大度的精神。
活动七:赏龙亭听琴书赞国学艺术之美(约15分)
研学形式:现场观察、动手参与、讨论总结
辅导教师:班主任、研学辅导员
研学地点:龙亭
研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龙亭的建筑特点,观茶艺,听琴书等活动,结合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龙亭的由来及特点,茶文化的底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屋琴书。
研学过程:
1.听庙街小学小讲解员介绍龙亭的建筑特点,班主任组织学生齐诵:宋代诗人文彦博《题济渎》:导沇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
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济渎庙内导游跟进讲解济水精神。
(5分钟)
2.由班主任老师介绍王屋琴书的历史及现状。
(3分钟)
3.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仔细观察聆听王屋琴书,近距离观察琴书所需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钟)
4.通过现场参观龙亭,聆听琴书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1)龙亭古建的特点,着重柱子,顶部
(2)王屋琴书作为济源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谈谈感想
活
八、跳跃在剪刀和双手间的艺术(约15分)
研学形式:现场观察、动手参与、讨论总结
辅导教师:班主任、研学辅导员
研学地点:龙亭北侧
研学目标:
1.通过观察健康路小学现场剪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现场纺花,让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古代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研学过程:
1.在班主任老师组织下观看有关“剪纸”和“纺花”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