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是看护排的住处,其余的是重伤员和重要干部的病房,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
这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
如今,人去楼空,只见几床草席,已见不到渗血的绷带,听不见疼痛的呻吟,更闻不到红米饭,南瓜汤的味道……据导游说,当年这所医院是曾志牵头创建的,红军医院当年曾遭敌人袭击,上百个伤病员被捕杀害。
最年轻的红军烈士才十四岁。
离红军医院约百米处小溪边,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墓,四旁绿树掩映,群山环抱。
这里埋葬着一百四十位红军烈士的忠骨。
聆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我想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正义感和爱国之心的人听了这一段经历后心里总会有一点想法的。
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次遇难中的每一位遇难者,是他们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永不磨灭!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
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么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
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的。
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红军的遗容,是我们零距离,面对面,脸对脸,凝固在历史的瞬间。
我们的脚步因此变的沉重而缓慢,我们不愿放过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
《朱德的扁担》那是我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故事,而今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亲眼目睹到了那根记录着传奇故事的扁担。
它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橱窗内,与其他扁担相比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扁担内侧用黑色楷书写着“朱德的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这几个字是那么的醒目,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光辉形象。
讲解员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军——红军第四军,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的整个过程。
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抬头瞻仰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纪念碑像一枚欲升空的导弹。
碑的上端是形态各异的金属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呈现出一幅前赴后继、奋勇激战的画面,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前进的队伍,激励着我们完成未尽的伟业。
碑前是一位老汉和小红军的雕塑,栩栩如生,似乎在给我们讲《井冈山的斗争》故事。
凭栏远眺,可以看见五指峰;俯视可以看见彭德怀、陈毅、何长工、伍若兰等人的雕像。
初中生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及策划4
研学旅行活动教案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美课堂在路上,为切实加强和推进研学及综合实践教育工作,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旅行中研学,重构新型学习方式,在研学中旅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XX小学五年级学生前往XX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参加“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研学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给学生创造一种快乐学习的氛围,开阔师生视野,更好地亲近自然,磨炼意志,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活动主题】
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对象】
五年级学生【活动内容】
1.快乐启程--伴随晨曦,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同学们背好行囊,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开启了一天的研学旅程。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安全抵达。
2.开营仪式--升旗仪式,举行开营仪式,升国旗并交接队旗,同学们庄重宣誓。
3.皮影制作--经过隆重的开营仪式后,我们来到了大厅二楼了解皮影戏艺术,由基地的老师为我们讲解皮影的制作方法,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接下来是自己动手完成皮影任务。
看到成品后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4.制作豆浆--观看了豆浆的制作流程,教官为同学们讲解磨豆浆的方法:5颗豆子一勺水的比例,逆时针转动。
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
每个人都亲自体验了一把劳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