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储备充足的防治药品和检测试剂。
卫生院要通过自己产、外面购、上级调等多种途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甘肃方剂、庆阳系列协定方剂)、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的准备工作,卫生院至少配备250种基本药物,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80种包括解热、止咳、镇痛、腹泻、中药等常用药物,按服务人口15%—20%配备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药店要储备足量的“四类药”和抗原检测试剂。
确保在疫情高峰期间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四类药”不断供、有保障、可购买。
责任单位:卫生院、镇市场监督管理所
责任领导:苟福军、席珩泰、景宝玉
(四)强化重点人群风险管理。
各村要对“两节”期间返乡重点人群开展动态排摸,摸清65岁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孕产妇、0-6岁儿童、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及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底数,建立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特殊人群(未成年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详细真实台账,按照红、黄、绿颜色标记建档管理,建立“五联一包”(明确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基层医务人员、一名网格员、一名公安干警共同组成包保团队,对重点人群包保联系)责任制,为重点人群提供24小时健康管理服务。
包保团队要针对划片包干的重点人群对象,开展上门服务,负责政策宣传、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居家治疗、购药送药、转诊转运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家庭医生要提供专业指导,负责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基础病情变化情况观察、危重症状的早期识别、诊断和分类处置,按要求落实红、黄、绿色标识人群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共同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卫生院要为每名乡村医生配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加强培训,提高诊疗服务能力。
各村要配合卫生院为风险人群每户配备一个健康包(至少提供一个体温计、一个疗程的“甘肃方剂”预防方和治疗方)。
责任单位:各村委会、卫生院
责任领导:席珩泰、景宝玉、各联村领导、各村支书
(五)强化患者分级分类救治。
各村要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缓急,依托“省市、县、乡、村”四级医疗网络,有效分流患者,形成有序分级诊疗秩序。
一是对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转运至亚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由村组负责,纳入网格化管理,包保团队定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对绿色标记人群落实“乡、村”两级网络管理机制,包保团队每周上门服务一次。
居家隔离期间有基础病不稳定且有发热症状的,由包保团队指导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就诊。
对基础病情加重确需进一步就诊的,由村组转运专班负责,“点对点”转运县级医院诊治。
三是对黄色标记人群、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落实“县、乡、村”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包保团队每三天上门服务一次,询问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健康监测(包括测量血氧、体温,根据基础疾病情况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发放健康监测管理包、“甘肃方剂”预防方和治疗方。
老幼残孕、基础病有新冠感染危重倾向的,在县级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卫生院签约家庭医生要快速开展危重症状早期识别、诊断和分类处置。
黄色标记人群和独居老人、残疾人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情况,孕产妇和0-6岁儿童病情加重的,由镇、村两级转运专班负责,会同卫生院,直接“点对点”转运至县级综合医院救治。
四是对红色标记高风险人群落实“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管理机制,包保团队每天上门服务一次,家庭医生动态掌握基础病情变化、开展健康监测(包括测量血氧、体温,根据基础疾病情况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发放健康监测管理包、“方剂”预防方和治疗方。
红色标记高风险人群基础病情变化加重及新冠病毒感染的,在市、县级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卫生院签约家庭医生迅速准确识别,及时给予供氧,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尽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由镇、村两级转运专班负责,立即点对点转运至市三级医院救治,卫生院派医护人员全程陪护转运。
责任单位:各村委会、卫生院
责任领导:席珩泰、景宝玉、各联村领导、各村支书
(六)加强重点区域疫情防控。
要强化群众宣传引导,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社火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引导群众减少聚餐聚会、走亲访友、嫁娶宴会等聚集性活动,避开疫情传播高峰,想方设法压峰、削峰、延峰。
红白喜事继续实行“双报备”制度,各村要安排专人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
责任单位:各村委会、卫生院、市场监督管理所
责任领导:苟福军、席珩泰、景宝玉、各联村领导、各村支书
(七)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福利院继续实行封闭管理,内部可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分区管理,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
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与卫生院建立快速转运通道。
第一时间转运和救治,防止发生聚集性病情。
要加强广大群众个人防护指导,强化场所内日常消毒和通风,降低场所内病毒传播风险。
学校、学前教育机构、超市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要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延缓疫情发生速度。
疫情严重时,各单位和重点行业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两点一线”尽量减少疫情对正常工作的影响。
商场、超市要强化内部员工个人防护管理,定期对公共区域开展消毒通风,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流措施,减少人员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