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安全检查是防止档案的丢失损毁,确保档案实体数量与档案登记台账相一致的基本安全检查,也是对档案保管中是否存在虫蛀情况的安全检查。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单位只重视档案移交时的案卷清点,而对已移交多年的档案数量与质量清查制度落实不到位,我们在档案规范化管理业务指导中,发现了库房档案管理台账不清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抢救措施的情况,严重影响档案的寿命和安全,必须建立健全并坚持执行档案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馆藏、室藏档案进行清点核对,做到登记台账与档案实体相符,关注档案载体的变化,及时发现相关安全隐患,制定处置方案,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是确保档案安全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网”。
它包括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一些基层档案馆只在档案库房、阅览室、裱糊室、数字化现场等重要场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但安装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较少;即使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单位,也不能完全做到实时监控,监控的数据也没有进行规范管理。
要按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指明的档案实体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档案馆周边、档案库等重要位置安装和运用好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应急机制是针对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
应急预案是为了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方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
但一些基层档案馆在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方面依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认为灾难远离自己,存在着侥幸心理,有的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有的预案没有可操作性。
此外,对电子档案的备份也存在“一备了之”的情况,对备份形式、材质的选择、备份数据的检测、备份材料的管理等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使得遇到灾难需要数据恢复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各级档案馆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该包括对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档案丢失、档案被盗、档案泄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崩溃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预案中要明确原则、方法、步骤、重点、职责、任务,确保遇灾不乱、组织有序、有备无患。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和档案事业的根基,维护档案安全、建立档案安全体系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机制引入档案安全管理是档案安全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升级和运用,对于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档案安全风险管理,才能把一切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一切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