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师德表现中产生的不良事件的思想反映;进行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
2.加强舆情信息的引导、处置。
(1)加强正面教育舆情的引导,管理好本校各类活动的发布、报送,包括贯彻落实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进展情况;开展师德教育、学生活动、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创新深化课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特色性工作和亮点;学生、教师、学校获得的重大成绩或奖项等;
(2)讨论回复学生、家长、各村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针对舆情信息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整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
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1)领导小组工作网。
制定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
(2)信息报送工作网。
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
(3)舆情信息工作网。
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五、工作渠道
1、信息报送渠道:学校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
2、舆情收集渠道:书信、电话专线、学校公共邮箱、问卷调查等。
学校舆情管理实施方案4
(一)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防控舆情信息重在先知先觉、提前预警、消除对立、解决矛盾,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班级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在处理学生与学生矛盾纷争、家长诉求、贫困生认定、关于学生违纪处理方面,学校与家长容易产生冲突,从而令家长滋生不满、情绪抵触、造成对立,一部分家长习惯通过声势舆论、诉之媒体、胁迫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应保持警觉,及时将情况报告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并跟踪留意家长的情绪发展和事态走向,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相关领导找当事人做好情绪化解和矛盾消除,密切关注报刊、论坛和有关媒体动态,及时监测、有效防控不良的舆情的扩散。
(二)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1.监测对象。
涉及我校各个班级家长群的相关舆情信息;与我校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新闻网站与我校有关的报道和相关评论跟帖。
2.监测内容。
网络上涉及我校敏感的舆情信息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
3.监测重点。
在XX、XX区域内的公媒体和自媒体。
4.监测类型。
要采取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是指每天(含节假日)至少分上、下午4次在相关网站、论坛和贴吧上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
(三)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1.研判分析。
监测涉及本校和由本校外延的舆情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研判例,收集梳理网络舆情,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形成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科学把握舆情走向,正确判断舆情对学校产生的影响。
2.危机防范。
一些影响大、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
要针对各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四)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舆情防控处理领导小组要针对各类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采“消、沉、删、正、热”策略,有效应对各网络媒体的舆情信息,提高网上正确舆论的引导力。
1.消。
即消除误解,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