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对策建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对策建议1
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圆满完成的有力推手。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发展全域旅游,加快转型升级中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旅游行业高歌猛进的势头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冲击,总体发展体量急剧下滑,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困境
(一)疫情对人们心理影响巨大
旅游业发展与游客的流动和心理关系密切,疫情直接导致人口流动减少,旅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旅游业有很强的综合带动作用,反之也意味着旅游业严重依赖于其他行业。
旅游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虽然比较敏感,但却相对滞后。
当前每一轮疫情虽能得到有效遏制,但疫情危机没有全面解除,疫情对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仍很强烈,从而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全面复苏。
(二)全面性复苏还未来临
我国旅游业当前的发展困境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交通行业的全面恢复尚未到来,特别是对外交通受到严格限制;二是酒店、餐饮等旅游周边行业并未全面开启,关联产业持续低迷,直接导致旅游目的地实际接待能力低下。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压抑的旅游需求无法在经济开启后第一时间得到恢复。
由于境外疫情的不断扩散,旅游业短期内难有“报复性”反弹,域内旅游将在疫情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大量释放。
(三)公共性危机隐患笼罩
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还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公共性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安全保障问题。
人流聚集极可能加大疫情再次暴发的风险,此次三亚疫情就是明显的例子;此前西湖、峨眉山等旅游景区在恢复开放后,均出现游客扎堆游览,产生了感染危机。
二是旅游纠纷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旅游订单退款不及时、退订扣费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会陷入“交费容易退费难”的尴尬境地,阻碍我国旅游业复苏脚步。
三是地区旅游机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加大了感染风险,影响游客出游信心。
疫情影响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弱化疫情影响,恢复市场发展信心
我国旅游业要复苏,首要任务是逐步弱化疫情影响,恢复市场发展信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开展旅游行业培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旅游行业的人才心理素质;抓住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机遇,遴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研究,推动文旅行业更加健康科学发展,达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二是从我国旅游业的用工与就业问题入手,避免市场信心丧失,不仅要在降低社保费率、延迟缴纳社保费、“留岗留薪”补助等方面灵活安排好,还要为创业人士注入强大的市场信心。
三是抓住新的旅游突破口,发展“线上旅游”,以弱化疫情影响,推动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云旅游”为例,这种线上旅游直播类活动,在抗疫特殊时期经受了考验,“云”模式逐渐成为年轻一代青睐的娱乐方式,不仅能与民众保持良好沟通,还可以锁定部分民众转化成为线下游客。
(二)突出联防联控,筑牢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的关联产业类型多样、细化明确,包括酒店、旅游交通、餐饮、购物等,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全面复苏。
虽然疫情最终控制和结束的时间尚未可知,但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唤醒经济复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部门要引导区域内旅游企业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好联防联控的准备。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旅游养老、旅游纪念品、数字娱乐、旅游新媒体营销等项目层出不穷,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帮助有困难的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为他们减损失、降成本。
二是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依托旅游文化活动组织,塑造地区旅游名片。
例如依托海滨旅游胜地,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海生态休闲时尚运动胜地;再如依托山岳风景区,延伸产业链,发展健康养生、宗教文化、山地体育等产品。
三是注重旅游资源多样化发展,我国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已经体现出多样化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多样化游览需求,而为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长期保持下去。
(三)强化危机管理,营造安全旅游环境
强化危机管理,营造安全旅游环境,有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恢复与发展。
首先,全面推进旅游业与科技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