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把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要求四个轮子一起转。
为在后疫情时代转好旅游产业化这个轮子,我们建议:
(一)强化危机管理,引导涉旅企业化被动为主动。
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包括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等;进行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动演习,打通交通、医疗、物资供应等环节,做到胸中有章,遇事不慌。
强化涉旅企业防疫情、保平安意识。
加大宣传指导督促力度,让相关企业时刻绷紧防控疫情、确保平安这根弦,细化各项措施,使工作常态化、程序化开展,切实把防控疫情和旅游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强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乡村、近郊游硬件短板。
一要制定详实管用的行业规范标准,积极推行阳光厨房,做到食品可追溯、用好快递服务,变堂食为送餐,这样即使遇到疫情也不至于关门谢客。
二要对现有民宿、客栈等加强行业培训和防疫安保指导,使之做出特色、防控有效、服务到位,高质量做好自助服务的配套工作。
这样,即使遇到疫情也不至于关门歇业。
三要加强旅游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衔接,把县乡公路改造和旅游公路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旅游景点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可开通公交,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根据人流量大小,调节开通班次和时间,以解决通达问题。
要建设和完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旅游标识标牌,做到精准无误,让游客有的放矢。
四要适当布点,经营常规旅游商品、卫生和安全防控商品、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旅游商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体系,使旅游商品既可伴手,又可邮寄,扩大有效消费。
五要建好用好游客集散中心,完善功能,规范运作,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三)强化数字科技应用,加快智慧旅游步伐。
一要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开通“旅游百事通”电话热线,健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二要拓宽数字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空间,加大旅游景区、旅游公路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完善景区实时监控和秩序监管等功能,强化高峰时段旅游服务保障。
三要加大为线上线下旅游连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使人才技术缺乏的旅游企业找得到帮助线上服务的载体。
(四)强化特色业态的引进开发,有序增加游客参与度。
引进、开发业态,要因地制宜,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要学习应用创新思维,让游客变成故事、活动、情节中的角色,变成当地居民体验生活,增加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归属感。
(五)强化人才引进和专业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要与省内外的旅游培训学校、优强景区景点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考级、评优、大赛、表彰等方式,使从业人业服务规范有礼,不仅是岗位上的服务员,更是旅游的形象大使和义务宣传员;要充分发挥好导游作用,让导游在发挥基本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承上启下、有序推荐省内景区、特色餐饮、住宿、娱乐项目等方面的作用。
要写好各具特色的导游词,增加景区景点的综合魅力。
(六)强化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族医药精髓的挖掘和开发。
制定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专业康养、医养方案,让游客在康养、医养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医药的独到魅力。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2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疫情对商业社会服务行业的影响机理:影响顺序从餐饮→旅游→零售,餐饮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旅游需求推后逐步释放。
从202x年疫情出现开始,相应的旅行社、餐馆、酒店、旅游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全部受损。
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之后,可以开放营业,但是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相比以前完全是天壤之别,导致大多景区每天都在亏损。
一些景区都在进行部分地区免门票等活动,但是效果还是不好。
这样的局面致使一些旅行社、酒店、娱乐场所、餐饮、景区等已经开始集体裁员,带来一批工人失业,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渐进。
(二)疫情后旅游业高质量振兴的主要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鼓励文旅业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公众树立信心,促进旅游消费必然会成为疫后恢复经济的首要手段之一,旅游需求消费是人们满足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旅游的需求只是暂时受抑,暂时停顿,“阳光总在风雨后”,疫后消费势能必然会释放,报复式反弹消费必然会出现。
2、恢复和进一步树立“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
品牌重塑是旅游业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灾后消费信心的恢复。
无论对于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是对于各地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由各级政府牵头并负责,在灾中灾后以适当方式方法开展品牌营销活动都是必要且紧迫的工作。
3、修订、强化旅游营销计划。
疫情后的市场复苏是必要的,对此要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予以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