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洞悉游客需求动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趋势,推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健身旅游、研学旅游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提高供给质量。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提高供给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对员工做好产品、服务、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同时,构建“科技+旅游”的发展格局,让科技為文旅赋能,探索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智慧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营销等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强化防疫信任,降低消费门槛,以创新的方式升级优化游客体验。
3.行业协同策略。
旅游业中各产业间关联性较强,要加强行业协同发展,与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金融、零售等领域多加沟通。
创建完善对话机制,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同时,游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点,应进行精准调研,对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更好指导行业的发展。
对于行业存在的合同纠纷、游客投诉、人员流失等问题,建立系统的处理预案,进行科学引导,维持行业的平衡发展。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各行业协同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统筹各方力量,整体上全流程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提高游客的卫生安全水平,提升行业抗危机能力。
疫情后旅游社应对措施精选6
一、疫情对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这种相互支撑的综合产业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在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时都会受到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航班停飞、景区关闭、人员限制流动,旅游业被按下了暂停键。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全球96%的旅游目的地为应对疫情实行了旅行限制,预计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比2019年下降20%至30%。
国际旅游业的收入预计将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
其中,经济发展对旅游业依赖较多的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影响更为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游客数量急剧减少和旅游营收萎缩。
许多国家为控制疫情采取了封锁边境的措施,并限制人员流动,这直接导致了游客数量大幅减少,使旅游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例如,对于旅游业占比20%的克罗地亚而言,2020年的旅游收入预计将减少约75%,可能导致整体经济下滑9%。
对于2019年游客总数达3.64亿人次的亚太地区而言,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容乐观,泰国游客数量预计将下降60%,境外游客旅游收入与2019年相比预计下降47%,日本第一季度境外游客的消费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1.6%。
二是失业率大幅攀升。
旅游业的辐射力不仅表现在经济营收方面,也深刻体现在就业率上。
以澳大利亚为例,旅游业带动了约66万人就业,占澳大利亚劳动力的5%。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约78%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企业对员工进行了调整,其中70%的员工暂时减少了工作时间。
全球多個国家的失业率上升至近年来的最高值,给社会稳定发展、民生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是对相关产业的冲击。
在经济稳定发展期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但疫情的暴发让以人流量为基础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首先受到重创,其中餐饮、住宿、交通和娱乐行业最为明显。
根据欧洲各国央行及旅游局的预测,2020年,希腊酒店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减少一半以上,导致希腊经济萎缩5%~10%。
隔离封锁措施的持续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旅企业的存活率,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则更为艰难。
二、疫情下世界旅游业的纾困措施
面对疫情冲击,很多受到疫情影响的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快速、大规模的财政应对措施,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已宣布将对受到严重影响的部门和劳动力提供财政支持,旅游业成为了世界经济复苏计划的重点。
(一)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
为减缓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各国都出台了金融救助计划以提振经济信心、刺激经济增长,减税和财政补贴是应对旅游业危机的普遍手段。
意大利出台了250亿欧元的财政救助计划,并暂停向文化企业、餐饮行业、主题公园等服务行业征收社会保险费。
韩国的旅游业税收措施则聚焦于延长国家和地方纳税期限和国际游客酒店退税政策,并为旅游企业提供总额1300亿韩元、利率1.5%的新增一般贷款等。
这些措施从不同层面为旅游企业减轻了税收压力。
(二)稳定就业,缓解中小企业运营困境
由于游客数量骤减,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岌岌可危。
为了帮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着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