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
3.加强考试管理。
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
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
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4.改善视觉环境。
结合我区“明亮校园工程”行动,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推广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中小学新购大屏幕显示设备应具备健康护眼、防蓝光功能。
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进一步规范课桌与黑板水平距离。
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达到100%。
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坚持护眼措施常态化。
中小学校要严格坚持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和要求。
当节任课教师为所在班级眼保健操监督员,须在岗监督和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中小学校应对本校教师进行眼保健操全员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眼保健知识和眼保健操规范动作。
小学低年级有条件的学科,每节课中可安排1分钟眼疲劳放松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远眺或其他眼部放松措施。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清晰可辨,大小适当,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合理选择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缓解学生视力疲劳。
6.加强学生用眼卫生习惯培养。
从小学入学起,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7.强化户外体育锻炼。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应有序组织,多开展有器材的手眼配合运动,或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到室外活动,防止持续疲劳用眼。
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学校应创造条件确保体育场馆向本校学生开放。
未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对放学后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延长清校时间,鼓励教师为留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开展运动技能培训指导。
8.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组建以校医与体育、心理、生物等学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视力保护的主动意识和能力。
将视力保护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管理中,充分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
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定期组织校内爱眼护眼交流活动,开展“护眼标兵”“保护视力小使者”等评选活动。
9.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学校应制定电子产品和教辅软件使用管理细则,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便携电脑、电子书籍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公共有线通信设备。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教辅APP等教育信息化产品,严格控制通过教辅APP等教育信息化软件布置作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