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行县、镇利益增量共享分配,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加大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探索县域医防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平急结合工作措施,提高县域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
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保障能力和卫生应急综合救援能力。
加快推进清远市省职教城医院等项目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建成清远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中心,鼓励并支持市中医院打造市级中医疫病防治队伍,筹建英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依托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清远省职教城医院为支撑,县级公共卫生防控为补充的清远市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有效提升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处置能力。
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成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推动县级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打造市、县两级公共卫生实验室检验检测体系,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测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技术模式创新
1.加强临床专科建设。
到2025年,全市新增建设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依据区域疾病谱特点、域外就医主要疾病等实际情况,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与地方临床需求相适应的市、县两级临床特色专科,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疾病、肾脏疾病等。
探索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动态管理,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
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医医院和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
培养中医名家,以中医名科名医提升我市中医诊疗能力。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鼓励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聚焦疑难重杂症,支持开展疑难重症等诊疗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
鼓励并支持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完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健全落实职务发明制度。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清远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
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将延续护理落到实处。
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大力推进市、县、镇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效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构建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支撑,多部门协作联动、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医防协同机制。
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支持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以市中医院为依托单位,筹建市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积极创建省级以上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加大中医药经典名方研发力度,建设区域中药制剂中心。
支持清远市中医院创建省级高水平中医医院,力争2025年前进入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评排名百强行列,以中医名院带动区域中医发展;支持英德市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支持清城区、清新区、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连州市、佛冈县、阳山县中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并形成服务能力。
到2025年清城区、清新区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