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堂小结: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二、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现在同学们都处于十五、六岁,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居高不下呢?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观看视频)
(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该案件的发生就是源于校方的教育方法不当,实行简单开除这一方式,使得在孙杰内心埋下了报复的种子,从而导致这一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据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
这则案例中的家庭属于溺爱型家庭,家长不分情况,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当不能满足时,孩子以偷来满足自己,最后走向犯罪深渊。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第一个案例就是由于主人公小辉一时冲动,自制力差,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导致犯罪。
第二个案例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告人都不知道自己“借钱”是在犯罪,对法律常识都是一知半解。
在这种近乎于法盲的状态下,犯罪便有了滋生的条件。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