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病例监测、筛选、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院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向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提出是否启动预警机制,或启动何级预警机制的建议。
第三部分监测网络建设
(一)建立健全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以现有信息网为基础,完善市、乡镇、村三级报告网络。
(二)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物中毒监测网络,要加强生物毒素和化学毒素的监测。
对有化学毒品储存和运输的厂矿、企业,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和社会恐慌的重要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信息网络;加强疫情监测、相关资料分析交流,尽早发现和识别异常现象。
(四)参与全国联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库,加强常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重点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管理,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时性、灵敏性、特异性。
第四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
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如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24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院、市卫生局报告
(四)报告方式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镇卫生院报告。
第五部分正常时期准备工作
一、常规培训参照《***************》等进行培训。
二、演练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摄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对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打好基础。
XX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