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依据各地资源环境发展程度差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确定重点整治任务、整治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分类施策,坚持先易后难、示范引领、全面推动,不搞一刀切。
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三)注意长效,建管并重。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强化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督促指导责任,以村(居)为主体详细负责推动落实。
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动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整治脏乱差。
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整治脏乱差。
清除村庄各类垃圾,乱堆放的柴堆、草垛,清理和规范房前屋后、屋顶、院落、晒谷场、自留地等各类杂物堆放。
对村庄马路、河流沿线、沟渠、池塘及沿岸积累垃圾、树上悬挂垃圾袋等物品,水面漂移生活垃圾等进行清除;对田间地头的地膜、农药瓶、秧盘、编织袋等废弃农资包装物、生产废弃物和白色污染物进行清除。
推行垃圾分类行动,保洁员上岗、环保设施就位,确保村庄垃圾定点存放,就近当日清扫当日转运。
实施“脏水进去,清水出来”工程,推动集镇、小区无害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就地分散、生态处理农村污水。
对私搭乱盖的猪、牛、羊栏(圈)、临时性畜圈禽舍以及其他严峻影响环境卫生的场所、建筑物和排污点(口)进行清理整治。
定期集中收集处理畜禽和厕所粪污。
(二)消退危旧坏。
结合脱贫攻坚“回头看”,补短板、抓完善,实施“拆、改、建”工程,该拆的坚决拆,能改的马上改,在建的规范建,彻底消退“视觉贫困”。
特殊是要对全乡范围内村庄存在平安隐惠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及成垣断璧进行地毯式拆除,拆除后的要刚好平整,杜绝坍塌破房、残墙断壁等无用建筑,实现“清除一堆,平整一块”的目标。
清除违章搭建的杂物间、废品收购点、工棚、小作坊、小厂房以及各类环境污染源,拆除乱搭建的农配房。
对马路沿线、河流沿线、水库沿岸、湿地公园沿线、风景旅游区沿线的“五沿”区域两侧广告、横幅等进行规范和清理,清除杂乱广告,清理楼顶和墙面广告,更换或拆除破损、污损广告、宣扬标识(牌)。
(三)达到干净美。
加大居民小区、乡村文体广场等公共区域、公共设施清扫保洁力度,增加主次干道、房前屋后、背街小巷、进出村路、水沟水渠等区域的清扫保洁作业频次。
开展村庄河道、水塘清淤,清除黑臭水体,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彻底整治村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扔乱吐。
组织开展路边、河边、田边及房前屋后等区域绿化美化,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推动村庄亮化工程建设和管护,对毁坏的路灯杆、路灯刚好更换、修理,点亮乡村之夜,点亮乡村之路。
因村因地制宜实施户院路晒场建设工程,有条件的村庄根据简洁美观大方景观式的原则建设菜园及绿地篱色,加强山水林田路系统治理,爱护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实现村庄风貌与自然生态协调共存,相得益彰。
四、活动内容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域保洁长效体系。
1、完善基础设施。
分段配备垃圾桶,修建有机物堆沤发酵池。
全乡九个村分三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必要数量的垃圾清运车,建立一个可回收垃圾回收点,支配专人开展日常保洁和垃圾转运处理工作。
2、健全环卫协会。
建立健全村级环卫协会运行管理机制,每个村(居)成立一个环境卫生协会,有村书记负责本辖区卫生管理工作,每个村配备保洁员,负责垃圾清扫和保洁工作。
同时各村制定奖惩制度,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月评季奖”制度。
村级环卫协会按月评比十佳、十差农户,一佳、一差社及清洁户、较清洁户和不清洁户,评比结果张贴公开到户、公示到社,广播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