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拟实验,想象地球内部运动及地震成因。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预防地震伤害。
教学材料
多种颜色的毛巾、木棒、竹片、地震以及有关资料图片、预测地震及预防地震伤害的资料。
重点难点
想象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的成因。
活动过程
1、观看唐山、四川地震图片,谈论四川大地震。激发探索欲望。
2、思考地震的成因。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地震。
用毛巾模拟岩层皱褶。平放在桌子上的几层毛巾,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把木棍压弯、压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地震成因。地下的岩石在地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介绍避震小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减灾?
拓展材料
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搜集震前预兆资料。
三种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介绍地震波、震源、震级、地震烈度、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小学防震安全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地震时如何求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1)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师生一起讨论其他地震前预示现象。
(2)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有一个基本概念。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3)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提问: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同学们相互讨论
三、巩固逃生要领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