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舆情从校园向社会蔓延,从新媒体向传统媒体蔓延时,舆情就进入了爆发期。
当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开始纷纷报道和讨论学校突发事件的时候,学校就直接面对舆论的压力。
如果学校回应不当,可能会在各种媒体上引发新一轮的讨论,以螺旋形式进一步激化舆情。
因此,学校需要进行危机公关。
第一,危机公关小组中一定要有负责与媒体沟通的领导,确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出正面的声音。
第二,把握学校官方信息发布的最佳时机,使官方发言成为媒体报道的标题。
在接受采访时,积极为媒体和记者着想,设置媒体报道议程,引导媒体的关注点和报道框架,通过提供正面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实现危机公关。
媒体报道后,收集媒体报道效果,及时进行总结。
第三,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具有策略性,即:坦率、主动、准确和简洁。
对公众的提问有问必答但可以有所保留,尽量用真诚取信公众。
第四,如果学校有关部门在工作中确实存在失误,要敢于承认错误并诚恳地道歉,弥补学校在危机中的不良形象。
(四) 衰退期的总结和反思
当学校及有关方面对舆情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且处理结果基本被公众接受以后,舆情进入了衰退期。
此时,学校应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谨防舆情的回归和再次发生,并积极寻找舆情发生的原因,找出日常工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尽快消除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恢复学校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
校园网络舆情安全管理措施方案3
为了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对学校造成侵害,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学校制定了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机制,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协调和管理。
2.按照“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标准,组建舆情安全共同体,从全体教师中选拔成立一个舆情安全共同体。
3.建立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值班制度,舆情安全共同体安排监控值班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要主动关注主流网站、公众号等网上动态,及时汇总、反馈舆情。
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舆情领导小组汇报,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并根据情况需要逐级上报。
4.舆情安全共同体需要定期在网上进行宣传、评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主要针对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网评文章,及时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
5.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原则进行,学校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在网上发布信息,也不得以单位或职务名义接受媒体采访。
6.实行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责任追究制,将网络舆情管理和处置纳入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于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7.网络舆情范围包括学校网站、公众号、校长信箱、班级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和各级新闻媒体涉及学校、师生的舆情信息。
重点监测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教学安排、卫生防疫、食宿管理、应急处置、特殊学生群体关怀等方面舆情信息。
8.网络舆情应对程序包括报告舆情和调查处置。
发现涉校舆情(包括可能引发舆情的突发事件)或接到上级转办舆情信息,要立即报告学校具体责任人,由其负责上报学校主要负责人,启动应对程序。
对于学校突发重大敏感舆情,要第一时间报告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
对上报告要求以书面为准,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口头报告简要情况,1小时内补报书面材料。
要速报事实,并随时跟踪、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听从其安排,并且要注意保密工作,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当舆情出现后,领导小组应该快速查清事件的原因和责任人,并对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启动响应机制并采取行动。
对于那些影响重大的舆情,必须在领导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处理舆情事件时,必须关注后续的情况。
这意味着要对事件的影响进行跟踪,以确保采取的行动是有效的,并且能够在未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善舆情,以减少对机构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