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未成年女性自我保护的意识
由于未成年女性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必要的警惕和自我防范意识、身体力量与成年人相差悬殊等特点,很容易使自己成为性侵害案件的被害人。因此,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未成年人自我防范意识,例如,不要轻易跟不熟悉的人单独外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和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等物品,或独处;对于侵害多发地段如校园内和学校外的周边,学校应给未成年女性一定的保护,如尽量让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可以结伴而行,不留学生到很晚。叮嘱她们尽早回家,尽量走在人多的地方。不去易使自己遭到性侵害的场所。遭到犯罪分子侵害时应斗智斗勇,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斗智为主要措施。在人员较多的场合可大声呼救,或者发出求救号,已得到及时救助。若是侵害发生在无人的场合,尖叫可能会引起犯罪分子做出过激举动,应见机行事。
(二)加强对未成年女性的性知识教育
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谈“性”色变,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总是认为这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即使有些父母能够意识到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也往往不敢对子女谈得太多。而现在的未成年人,是生长在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社会,她们需要有关性知识的教育,并且需要如何避免受到性侵害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有些家长还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由于不懂得如何去教育,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随着身体的发育,对性开始产生好奇,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好奇心驱使他们接触黄色音像制品。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常识或者对性产生畸形认识,从而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或因缺乏警惕而受到侵害。因此加强孩子的性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对性的认识。
(三)家长应关注未成年女性的交往对象,及时正确指导
青少年由于生理和生理上特征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模仿性和尝试性,未成女性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渴望得到异性的关爱,当异性施展阐发出对其格外的关注或给其一定的好处,未成年女性就会放松对其的警惕,稍有不慎就会使本人误入歧途。因此家长为其免于遭受性侵害,应多于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和交友状况,对其正确指导,若发现其交友不慎,应通过各种体式格局及时制止,使其对异性保持健康的生理状况,能与异性正常交往。
(四)加强未成年女性法制方面的教育
目前,我国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学生法制观念薄弱,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法制教育也只停留在理论的传授上,学生上课也只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而已,使得学生不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在遭受到性侵害时,还不知道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更不懂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笔者建议:学校给予学生法律教育,让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且让他们知道哪些改做,哪些不该做,把犯罪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社会上对受到性侵害的女孩不应歧视
性侵害和其他伤害一样都会给受害人带来痛苦,受害人不仅要忍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关键怕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出格是公检法司在处理这类案件,不能注意本人工作的体式格局方法,极简单给未成年受害人受到“二次伤害”。这样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很残忍的,也对她们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建议,社会不应对未成年受害女性歧视她们,更要注意对其名誉上的保护,以营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生长的环境。
(六)预防留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都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如果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家乡往往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长辈的年龄较大,精力不足,孩子精神上得不到寄托,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经济的条件不善,不能给于孩子周全的照顾,使孩子极易成为性侵害者寻求的目标。建议: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尽可能给打工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包括及时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合理的休息权、平等的子女受教育权。对于确实无法自行照顾孩子的父母,应当把孩子托付给有能力、有精力的成年亲属照看。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知识教案5
校园性骚扰、性侵害事件时有发生。当遇到性骚扰、性侵害时,一方面要沉着冷静,自我保护;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为严惩犯罪分子提供法律依据。当然,无论在什么时候首要的是要保证生命的安全和有智慧的斗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1、每个学生都应懂得,自己的身体任何人都无权抚摸或伤害,受到侵犯应向赖的成年人和警察求助。
2、外出时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拓荒僻和生疏的地方。
3、晚上女学生最好不要外出,如确需外出时,应结伴而行。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尤其是年幼女学生外出一定要家长接送。
4、女学生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盯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5、女学生外出,应随时与家长联系,未经家长许可,不可在他人家夜宿。
6、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
7、在外不可随便服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8、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也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
9、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10、受到了性侵犯,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怯怯乔乔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11、女生集体宿舍如有发现门窗破坏,应及时敷陈学校以便修理。
12、女生就寝前,要关好门窗,在天热时也不能例外,防止犯罪分子趁本人熟睡作案。
13、夜间上厕所,要格外小心。如厕所照明设备已坏,应带上电筒,上厕所前先仔细查看一下。
14、夜间如有人敲门问讯,要问清是谁再开门。如发现有人想撬门砸窗闯进来,全室同学要一起呼救,并准备可供搏斗的东西,作好齐心协力反抗的准备。
15、周末或节假日,其他同学回家,最好不要独自一人住宿。回宿舍就寝时,要留心门窗是否敞开,防止有犯罪分子潜伏待机作案。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知识教案6
通过研究体会到:少年儿童防性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管理、应对处理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知》主要从加强预防性侵犯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应对性侵犯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方面对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提出了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通知》对各地教育、公安、团组织、妇联组织在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分别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又强调了四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构建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保护中小学生工作机制,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共同为中小学生构建一张安全保护网。
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统一。《通知》第一强调要通过增强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熟悉;通过增强教育,出格是要增强对女学生的教育,使其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增强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从严管理女生宿舍,切实增强教职员工管理。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统一,可以更好的内外结合,保护少年儿童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