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教务处要建立学校教学档案。
档案要完备,包括各种计划、规章制度、检查记录、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及考评、奖罚记载、学籍等教务资料。
每学期期末要将各种资料及时归档,专人管理,管理要科学,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教师教学常规
第十二条备课。
教师要认真参加学期初及日常的各级备课,并结合自身进行二次备课。
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在教材、教参上认真书写教案,艺术学科要手写教案。
每学期开学前超前两周备课,平时至少超前一周以上备课。
各个环节都要备课。
单元备课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
课时备课,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法指导,习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
教师在备课中做到“五个突出”:(1)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2)突出学习活动的有效;(3)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4)突出练习的设计;(5)突出教学行为的反思。
第十三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并课和停课。
教师在上课铃响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上课铃响,学生起立致敬,师生互致问候,准时授课;下课铃响,及时下课,不得拖堂或提前下课,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间休息。
教师着装大方得体,教态亲切自然,不得有坐着讲课、随意离开教室、使用通讯工具等不规范行为。
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应善于控制个人情绪,冷静妥善处理,严禁使用训斥、挖苦的语言及其他不文明语言;不得因教育个别学生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遇见突发事件应果断处置,确保学生安全。
课堂教学高效。
教学设计科学。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方法。
讲课精炼高效。
合理安排目标导学、预习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达标测评等教学流程,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不断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模式逐步由完整教学环节的常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模式、学习先进成果的经验教学模式等向针对教学内容的多元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的非模式化教学发展,加快建立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
主体作用要充分。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保证。
课堂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数不少于二分之一。
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交流掌握学习内容。
落实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层训练,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师生关系和谐。
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理解,课堂充满合作和互动。
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两基落实,当堂作业与练习完成率和正确率不低于85%;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得到扎实落实。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字、阅读、表达、倾听、质疑、思考、合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把习惯培养和能力提高作为首要教学目的。
建立听课制度。
学校要建立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写好听课记录。
学校要对教师听评课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