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条课前预习。
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提高预习的效果。
提倡制定预习计划,写预习笔记,为上好新课做准备。
第十八条课堂学习。
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完成)、物质上(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品)、心理上(使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做好准备。
按时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不随便缺课。
课堂上要专心听课、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质疑提问、带着问题思考、有效做好笔记、学会归纳迁移。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尊重、欣赏,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乐趣,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第十九条复习讲求方法。
养成每天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习惯,单元结束进行系统复习,建立“错题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作重点复习,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第二十条作业。
规范作业要求,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作业经教师批改后,找出错因,主动改正。
第二十一条阅读的习惯。
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及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途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学会精读与浏览,养成写日记和及时摘抄积累、写读后感的习惯。
第二十二条正确对待考试。
遵守考试纪律,不作弊不抄袭,有健康的应试心理。
拿到试卷,统览后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答题时,先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再正确解答;答卷结束后要认真检查,做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批改后的试卷能认真分析总结,并将试卷保存好。
第二十三条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首先,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其次,愉快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一种健康的健体方式;第三主动参加艺术活动,会使用一种乐器,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第四章研修科研常规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研修、科研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科研制度,形成“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教师”三级一线的教科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第二十五条每学期校级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年级学科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第二十六条学校以《校本研修手册》为引领,以“教研节”为载体,以“有效教学”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主题,进行中长期教改研究。
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进行自学,通过开展全体参加的研训活动进行集中学习。
注重过程和效果,力争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第二十七条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案例研讨、教研沙龙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十八条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网。
每位教师会在网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并把有价值的案例、论文、随笔、反思、课题研究成果等文章在校园网上交流,拓宽教师之间的互动空间,实现教研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不断总结反思教学工作。
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写出简洁的教后反思;每月至少写2篇教学叙事,学校要整理出教学叙事集锦。
第三十条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
长年坚持人人大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学科基本功水平。
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第三十一条校级、区级骨干教师或待评骨干教师至少主持一项校级或区级以上的教研课题,并作为骨干教师、名师等评选条件之一。
要做到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定期上好实验课,搞好案例分析。
学校领导对承担的重点课题分工负责,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研究分析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论证会和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