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学评价常规
第三十二条学生发展性评价。
评价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参照和平区下发的各学科质量测试方案实施。
指导学生建立并用好成长档案袋。
学期末,任课教师要根据过程性评价给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三——六年级学生认真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一、二年级学生填充《串串脚印伴我成长》学生成长袋。
第三十三条教师激励性评价。
建立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改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出勤率、完成质量等引入考评项目。
建立教师教学考核奖励制度,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把考评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核心内容,并在绩效中充分体现。
第三十四条教研组评价。
根据教研组达标创优标准和品牌教研组评价标准,对教研组建设进行综合评价。
学校每学年评选1次,以促进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升,教研文化的形成。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3
为加强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加快新课改的步伐,特制定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备课。
具体要求是:
1、学期初,备课组和每一个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该计划要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做好课时分配,明确教学目标。
2、每主题单元教学之前,备课组应多进行研讨交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安排单元教学计划。
3、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把握教材的知识点,适当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4、提倡集体备课,实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坚持主题单元集体备课确定目标,个人备课设定方法,理清头绪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5、认真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教学重难点,有恰当的板书设计,明晰的教学过程。
6、实行分层备课制度。
十年教龄以下(含十年)的青年教师要求备详案;十年教龄以上,二十年教龄以下(含二十年)的老师可以适当备简案;二十年教龄以上的老师(包括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可以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粘贴,课本上也应有简单的教学流程等。
所有教师每月都应该有一篇以上的典型教案(电子备课,用A4纸打印)。
7、提倡“备亮点,重反思”的模块式备课方法,课后反思自己上课时的教学故事、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
同样提倡个性化备课,教案格式不做统一要求,但要求教师备好每一堂课,包括基础训练课、作文课、新授课、复习课。
二、上课
1、做到不晚堂、不乱堂、不坐堂、不拖堂。
2、课堂教学要讲求方法,老师不能做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走下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要善于积累资料,授课后要写出课后札记,如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3、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4、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紧扣内容,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
5、讲究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提倡动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6、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因材施教。
7、要重视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控,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8、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板书艺术。
9、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