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改进措施及方法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语文教学改进措施及方法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
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
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
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
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
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争个透。
其次,问题要有容量。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
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事多议等。
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戏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
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
学完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就请学生当一回伽俐略,边演示边解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移动。
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
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
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会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有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
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