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
“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
“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
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
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
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
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
指名读。
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
“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
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
读。
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
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
)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