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消防部门指挥中心,总指挥由消防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立相应功能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调派现场救援所需消防救援力量、消防车辆装备和战勤保障物资,收集、整理和报送救援信息,接收、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批示,做好舆情监控和应对等工作。
五、处置要点
按照“救人第一”的原则,合理调派消防救援力量和其他专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指挥与协调各方救援力量,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实施准确、高效、专业救援。
(一)信息搜集。
采取“群众报警平台转警、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方法,掌握由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被困的具体位置、数量和身体状况,以及引发的其他险情。
(二)警戒疏散。
根据侦察检测掌握的情况,科学划定警戒区域,并根据现场灾情变化,适时调整警戒区域。
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快速有效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
(三)安全防护。
消防救援人员应穿戴防寒保暖衣服,增配灭火防护服和抢险救援服,佩戴防冻耳套。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灾情,落实与险情相对应的防护要求。
(四)人员救助。
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对具备行动能力的被困群众,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人员,利用破拆、救生等装备将其救出,进行分类标识与登记,交由现场医疗单位救治。
(五)险情处置
1.道路交通事故。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规模和受困人员数量,调派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等车辆到场,适时调派照明消防车、充气保障车等战勤保障车到场,第一时间调派吊车、拖车等社会救援力量到场协助。
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还应调派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防化洗消车、同类型危险化学品罐车到场,科学划定警戒区域,利用吊车、破拆救生等装备,迅速营救被困人员,根据现场险情对危险化学品车辆采取堵漏、关阀、倒罐、转运、点燃等方法进行处置。
2.建筑物倒塌事故。
根据建筑物倒塌房屋数量和被困人员数量,调派泡沫(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照明消防车等车辆到场,适时调派重、轻型地震搜救队到场增援,协调铲车、挖掘机、吊车等社会专业力量到场协助。
设立现场安全哨,划定现场警戒区域,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方法,迅速掌握被困人员数量与位置,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营救,对救出人员进行标识与登记。
协调大型工程机械做好起吊、支撑,扩大救生通道,消除不稳定建筑构件。
3.零散被困人员救援。
接到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零散人员被困的灾情后,调派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等车辆,第一时间协调医疗救护车出动,在当地政府、知情群众的指引下,赶赴受困人员所处位置。
经现场医疗人员检查后,根据其身体状况,采取协助疏散和利用担架等方法,迅速将其救援至灾民集中安置点,并做好登记与移交。
4.城市道路桥梁铲冰除雪救助。
调派举高消防车、水罐消防车等车辆,利用水炮、水枪射流消融冰雪,对被积雪或冰块覆盖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或构筑物屋顶进行除雪。
对重要路段、桥梁和重要设施周边路面,组织抗冰除雪突击队,利用铁锹、扫把等工具,清除路面结冰和雨水。
六、救援保障
(一)生活保障。
坚持自我保障为主导的保障模式,根据救援力量规模,按照72小时自我保障要求,调集调足的运兵车、宿营车、炊事车、抢险车、防滑链、防冻液、棉被、大衣等装备和物资遂行保障。
(二)装备保障。
做好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的专用物料、器材、装备、工具等的储备,开展物资装备的调查摸底,增加必要的物资装备,建立物资装备数据库和更新管理制度。
备齐防寒保暖物资,防止救援人员出现风寒等疾病。
(三)通信保障。
按照应急通信工作要求,成立各级通信保障分队,实施专人负责管理调度。
每个支队级以上(含本级)救援队至少编配1个通信保障分队,配备1辆通信指挥车、1部卫星便携站、1部卫星电话,无人机各1部。
大队级救援队编配按现行要求执行。
(四)医疗保障。
省、市级消防部门组建医疗分队遂行保障,按照每个总队、支队分别不少于2名、1名医务人员的标准遂行作战,并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救援一线设立医疗救助站点,及时开展伤病人员救治等工作。
(五)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