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
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
我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建设资源库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3)互动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我们设计制定资源库的框架结构,设计各版块的功能,设立:1)文本版块:教学设计、试题集锦、教师反思、学生作品等,发挥备、讲、反馈、反思的功能;2)课件版块:同步资源、主题素材、个性化个人资源等,发挥资源整合、支持课堂教学的功能;3)互动版块: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发挥及时教研、专题研讨、师生互动,显示成长足迹的功能。
以上各版块都具备在线修改,直接运行的功能,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行政管理板块,促进管理高效。
通过网络平台、校园网收发通知,布置工作,公布计划,使管理更加透明、快捷、方便,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同时生成动态的管理资源。
校园网不断更新,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展示,使家长们了解到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建立导向机制,利用课题引领,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
1、建立机制,规范研究。
学校为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的研究,启动建制行动,逐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机制。
确立以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制定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支持和激励。
专家介入引领机制,通过邀请市区各级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讲座,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以上机制,促使信息化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今后我们将不仅向大家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果,还将展示关于信息技术与班队会和德育教育整合的思索。
2、引进课题,整体推进。
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制定了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我校将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
在课题引领下,以学校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再上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发和培训力度,努力让学生技术应用课程和智能机器人课程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抹亮丽风景。
3、科学管理,打造团队。
提升学校领导的引领能力。
树立学校领导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的意识,创造培训机会,培养领导信息素养,在课程创新、资源管理、校本培训等领域的实施流程中提升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能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
搭建网上博客、网下研讨发展平台,融入校本研修活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拓展学习能力.我校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
4、管理考评,促进使用。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建成以后,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使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
管理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部分。
人员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高效地开展。
为此,学校针对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抓好落实。
与此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考评,通过建库共享资源,博客共享思想,带徒弟共同进步几方面,带动全体教师。
此外,学校还主要针对教师参与校园网站与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使用、整合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5、借助公司,保障有力.
(三)扎实有效,以点带面,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融于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形成了共享、互动的交流平台。
加强了电子政务,促进了校际、教研组的有效管理,搭建了新型管理空间.与此同时,建设了一支学习型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信息化建设,其本身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我们在推进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有科学的前瞻意识,又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五、保障措施。
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