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语文研究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
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针对他们,就注重对他们进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还让他们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研究语文的兴趣。
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会他们研究的方法,改变他们的研究现状。
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个教师的评价,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情境;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教师是
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研究目标和多样的研究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
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研究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研究任务。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研究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等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教室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腕,“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讨过程,获得常识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疏忽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辅助”,教师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并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惟空间。
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研究语文不仅仅是研究一本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个月都要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以此坚持下去,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有所进步,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六、培养作业惯
一个好的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个坏的惯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学生研究惯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研究成绩。
所以要想孩子成绩优秀,就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抓起。
研究惯包括很多方面,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业惯。
学生自觉性差,在校的作业,需要老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