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根据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
四、预警处置措施
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报告工作,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
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报告工作;
b、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3、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报告工作;
b、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师生的高温中暑防控意识;
4、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报告工作;
b、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2、物资保障
后勤要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3、通讯与信息保障
保障信息通讯的通畅,保证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
4、宣传教育
学校要利用广播、班会等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六、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
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七、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制定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