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中的财政投入也应提高,在患者因病致病、因病返贫的局面扭转之后,汹涌于医患纠纷背后的利益纠葛自然药到病除。
而就纠纷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首先应杜绝对“医闹”等不合法途径网开一面,避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恶性循环出现。
其次应使医疗过程透明化,在实务中,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得患方处于不通过法律手段就无法取得相应补偿,通过法律手段又缺乏相关知识、数据与渠道以准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最后导致人财两空的两难境地。
患者求助无门是多次暴力伤医背后的最大催化剂。
所以,本着纠纷有效解决的要求,应使患者及其家属有知情权和信息对称的权利,并且相关鉴定、诉讼费用应有条件地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中。
暴力伤医事件并不只是由患者的不理智导致,应从原因入手,从制度中寻求根本的解决办法。
医务人员防范暴力的防范措施3
1、转变医疗体制机制,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
(1)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引导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分流患者
落实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对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现状[6]。
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卫生人才合理流动,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农村、社区、西部地区以及艰苦边远地区卫生人才匮乏的矛盾。
只有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优化和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分流患者,才能做到小病到基层、到社区治疗,大病到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治疗。
(2)改变医院目前的创收机制,合理化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国家应全面深化医改,推行“医药分开”,彻底破除“以药养医”的局面;应该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底改变现有的医务人员个人绩效与医院医疗收入挂钩、与效益挂钩的局面,认真研究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绩效分配制度。
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取缔红包、回扣等非法收入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平均工资3-5倍的水平核定医务人员平均工资[6]。
做到绩效分配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病人为中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2、医院加强自身管理,针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实施控制
(1)转变治疗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身(肉体或生理)心(精神或心理)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
要求医务人员更多地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个人选择,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同意权,用医患平等的观念来改造传统的家长式医学方式。
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2)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医疗质量及安全是患者对医疗服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抓好医疗安全管理,是改进医患关系的前提。
医院的服务要向五星级宾馆看齐,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推动医院的发展[7]。
3、媒体的正面宣传
医院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
为了满足患者的不时之需,全体医务人员节假日无休,24小时在岗,他们为了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的力量。
媒体应加强对医院正面信息的宣传,让患者了解医院、了解医生,逐渐增强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信任。
对于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媒体不应用带有情绪化、偏激的、片面的、博人眼球的声音去报道,而应公正、正面的去分析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使民众客观认识现有的医患关系和医患冲突以及“看病难、看病贵”体制层面的根源,缓解医患之间的正向冲突,构建客观的医患关系舆论氛围。
医务人员防范暴力的防范措施4
1、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解释,做到热情、细心、耐心、态度诚恳、服务及时周到。
2、提高技术水平,让患者感到放心、值得信赖。
3、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4、具有识别和处理暴力攻击的技巧:
1)早期识别患者攻击先兆,留心觉察患者出现嗓门提高、呼吸加速、面部变红、怒目瞪视、肌肉紧张等迹象。
2)提高警惕,与患者保持距离,注意观察。
攻击可在一秒内发生,短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一定要与患者保持两臂长的距离,站在患者拳头触及之外的位置,尽量站在患者的右侧。
3)停止让患者发怒的行为:不要与患者争辩,避免打断患者谈话,绝对避免与患者争辩是非,切勿进一步激惹患者。
4)尽快设法脱离,如果不能逃离,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保持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