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意研判,了解社会整体舆论包括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网民的关注程度、范围、态度等;加强法律研判、政治研判和技术研判,定期形成突发敏感舆情报告。
二、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
坚持新闻应急、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理同步推进,第一时间启动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处置事件时要实行“双处置(事件处置、舆论处置)”和“双进入(事件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同时进入)”,成立新闻应急和舆论引导机构,确定新闻发言人和联络人,确保在发生突发敏感突发事件时能引导有序处置得体。
三、突发敏感舆情信息发布。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好新闻发布。
把好时效关,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已被证实的信息。
把好内容关,确定引导口径,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和接受采访。
把好方法关,当外界有疑虑时,邀请第三方如专家学者、舆论领袖或公益组织发表意见,增强说服力。
把好平台关,第一时间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发布信息。
四、突发敏感舆情网络互动。
准确把握网民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与网民的交流与互动。
主动设置议题,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突发敏感舆情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舆情监控、新闻应急的经验总结。
对引导有力、成效突出的要予以肯定,对谎报、瞒报、漏报、迟报舆情或置之不理、引导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