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手”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市场运作经验,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销售情况、资金实力及来源、相关的管理人员及习性,甚至有没有赖帐前科记录等都要考虑。
如果所在区域的市场业务人员为新手,在铺货前必须向熟悉该地区的批发商、直销商或相关领域的企业同行销售人员请教。
市场销售人员对把握不准的经销商,可采用“少量多次”、“让利现款”和签订“供货合约”等方式进行铺货,切忌不要急于求成。
细致的市场调查是进行有的放矢铺货的重要前提。
生意较好的直销点或零售点进货的条件都比较苛刻,可先观察其进货的渠道,了解其分销商供货的原因。
如果经销商信誉有问题,占用其他企业资金较大,但进货还很重要,可以其他企业的分销商为载体进入,降低资金风险;相反,可考虑直接进入新的产品。
销售人员特别要警惕那些从头到尾一点不对你的产品价格讨价还价,但一点都不管新铺货货款回笼问题的经销商。
有时,寻找多家代理商引进竞争意识,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一些彼此相互竞争的内幕,多举出铺货销售成功的实例,以便给经销商形成一种压力和动力,这也是业务人员在铺货时常用的一种办法,这样可以变被动局面为主动控制。
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促销将成为实现铺货的最直接手段。
以白酒市场产品促销和铺货的关系为例,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三、如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使其尝试新产品
如何让消费者尝试企业的新产品,应在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加以考虑。
有很多企业通常通过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免费使用得方式来推广新产品,但其工作量太大,有时企业的“免费使用或品尝”、“包退包换”等行为,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市场销售策略及销售方案4
1.建材市场的特征分析
1.1市场消费需求非弹性需要
建材产品需要技术做基础,市场需求量具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例如水泥的价格下降,建筑业并不会因此而大量增加水泥的使用量和库存量。
只有在多用水泥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不增加诸如人工费、机械使用与维修费等生产成本、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产品价格、或建筑产品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或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损害使用价值等,建筑企业才会因水泥降价而大幅度增加购买量。
1.2建材市场波动性与区域性
建筑行业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有明显的季节性,会比消费者对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更易于变化。
这也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建材价格在春季高启、入冬下跌的周期性波动,且幅度也更大。
其波动的幅度取决于生产企业、经销商、用户三个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
建材生产与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的关系十分紧密,不同地区建材企业的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建材的供求显示出明显的地区性。
1.3消费具有集中性和延伸性
建材产品的使用者往往受生产力布局或某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影响,根据国家工程建设规划,消费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比较集中,建材产品应具有同步性,具有集中消费特点。
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归根结底是从最终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要求延伸而来的。
例如,水泥需求的流通环节就是:水泥←建筑企业需求←房地产公司需求←商品房需求←消费者住宅需求,显然,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实质上是从消费品(住宅)的需求延伸而来的。
2.建材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2.1经销渠道不稳定,风险较大
建材是基建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属于建材市场标志性产品。
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滑坡,使水泥市场感受到寒意,市场越做越透明,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材料大多招标,价格压得很低,相应利益空间也越来越小。
在某些市场,企业报给经销商的价就已经高出了中标价,即使经销商不再加价,要中标也不太可能。
大部分经销商与企业无任何合同关系或其他关系,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有权决定去哪家公司做项目经销。
2.2建材市场营销意识、营销水平较低
工程建材生产企业缺乏现代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运用的不合理,工程建材企业产品组合的宽度太窄,深度浅,产品规格少,结构单一,企业资源利用率低。
营销渠道还依靠高层社会关系推销产品和承揽工程。
或者大多数工程建材企业的所有营销工作都落在业务员身上,业务员不仅要进行项目信息搜集、公关、投标、洽谈合同,还要负责资金的'回笼,市场营销的专业化分工在工程建材行业很少得到体现,更谈不上团体作战、充分发挥现代营销的组织设计功能。
工程建材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随意夸张扩大,刻意隐瞒其缺点,久而久之,导致企业形象不佳,客户忠诚度持续走低,导致市场很难得到稳定。
2.3市场营销风险大,应收账款的回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