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书写“真”
8、师生合作读
师:每年到了端午节,外婆的心里总是想着我们,念着我们。总会给我们包粽子、煮粽子。
清清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包各种花样的粽子,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永远要纪念的人。我们下节课继续学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
六、书写
1、学生范写“节、米、真”
2、师生评价
端午粽教学反思:
《端午棕》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端午粽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从我国的传统节日导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总,念”两个字,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记忆,“肉”,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粽、端、据”可以采用“加一加”或者是换偏旁的方式,总之,只要我们乐于动脑,就一定能把汉字记准确,记牢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时带着问题去读书,采用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我先读,起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很能体现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即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让学生知道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端午粽》老师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感受浓浓的端午情。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板书课题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小小吃货猜猜猜”,来一起看大屏幕,看,什么节日吃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再看,什么节日吃月饼?——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家可真厉害,那最后一个老师觉得也难不倒你们了,端午节要吃什么呢?——吃粽子!没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一起去品尝那香香的粽子!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讲解生字“午”。相继指导生字午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生字学会,那本节课的生字,那你会读了么?这么有信心,那让我们来看看谁读得好,生字第一关——带拼音读生字。全班齐读,小老师领读。
2、夹粽子游戏。去拼音读生字。
3、每个生字宝宝不喜欢自己一个人,于是他们每个人都找了一个自己的朋友,组成了词语宝宝,你还能认出它吗?练习读词语。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不同的豆子,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2)课件出示:出示蚕豆、豌豆等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有的豆子长得扁扁的,就像是一张口,有的长得长长的,就像是一条长横,还有的短一些,就像是一条短横,还有的小小的,就像是点。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豆。
学生描红、书写。
四、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讲解“总会”“盼着”理解词语,抓住词语理解句子,感受端午节吃粽子是习俗,初步感受外婆的深深的情。
(2)教师提出问题:端午节包粽子,那包粽子要用什么材料?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