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疏透。
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
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工程措施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
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立式沙障两类。
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秆、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带状平铺沙表层,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而沙不起的效果。
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生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
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影响水地水分,但有利于沙土改良。
立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一部分在沙障前后,从而减少输沙量。
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行中沙粒的作用。
由于绝大部分运动沙粒在近地表30cm内,多数又在10cm高度内,因此不需要设置过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风沙流,防止沙害。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
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2
一、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
1、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
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2、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
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4、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
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5、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6、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7、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产生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地表松散物质、大风吹扬等。
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产生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按照相关的书籍介绍,土地荒漠化按作用程度,即造成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的大小,可以分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这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