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效的固体废物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落实“一区两群”协作发展要求,完善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相关区县固体废物跨区域协作制度,建立完善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机制,完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深化跨区域固体废物联合执法工作。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强化与成都市郫都区、达州市大竹县等区县“无废城市”建设交流,支持两地相关企业交流与合作。
强化与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相关市县“无废城市”建设协作联动,推动X—恩施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武陵山片区4省市71县市区优势互补、协调共促、差异发展。
(五)深化全民共建共享,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建设成果
1.强化无废城市建设宣教
坚持共建共享,编制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重点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公共场所广泛宣传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行动体系,全面提升全区人民群众“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度、知晓率与满意度。
整合现有宣传资源,分别在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等领域强化“无废城市”理念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依法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吸引城乡居民参与固废减量和处置设施监督,大力推动生产方式清洁化、工作方式低碳化、生活方式绿色化。
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定位,充分发挥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力和传播力,将“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利用景区、酒店、机场等展示窗口,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推动文化、旅游、生态等融合发展,打造从“机场-酒店-景区-商场”的“无废城市”印象区,提升游客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打造X特色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2.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按照X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制定完善区“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景点、小区、商场、饭店、公园、机场、工厂、医院等创建一批“无废城市细胞”。
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作用,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选取至少10个机关创建“无废机关”。
选择5所学校创建“无废学校”,深化校园班会、团队会、作品展等形式开展“无废文化”宣教活动,打造低碳、环保、友好的校园环境。
选取濯水景区、爱丽丝庄园景区、城市大峡谷景区等3个景区创建“无废景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废城市”理念充分融入景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推行线上购票和扫码检票,宣传“无废城市”知识,普及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理念,营造“禁塑”氛围,开展“绿色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和宣教活动。
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居民生活领域,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选取碧桂园等基础较好的5个小区(社区)创建“无废小区(社区)”;以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基础,选取基础较好的3个行政村创建“无废乡村”;在商业区域全面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创建5个“无废商场(超市)”、5个“无废饭店”。
结合城市公园建设改造,选取基础较好的黔龙公园、西山公园、河滨公园3个城市公园创建“无废公园”,推动公园生活垃圾、枯枝杂草等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处置。
依托X武陵山机场,创建“无废机场”,推动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规范处置、利用。
结合“绿色工厂”建设工作,选取基础较好的2个工厂创建“无废工厂”。
将“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到医疗机构,选取5个基础较好的医院创建“无废医院”,提升医院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医疗废物等处置水平。
3.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成果
总结凝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经验成效。
系统总结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水泥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成效,总结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应用、工业绿色设计以及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以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为基础,总结一般工业固废废物处置经验成效。
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基础,总结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体系和协同监管机制经验。
总结凝练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全国蚕桑生物产业基地等建设为依托,系统总结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梳理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以及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经验做法。
总结凝练生活领域固废处置经验成效。
以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为基础,总结垃圾焚烧发电先进技术运用,项目投产运行后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促进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同时,助推碳减排、碳中和工作等方面经验成效。
总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形成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依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总结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经验成效,健全餐厨垃圾联合执法与管理长效机制。
总结凝练危险废物处置经验成效。
危险废物“一物一码”方面,按照X市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信息系统和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危险废物综合收集方面,以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企业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为重点,总结非工业源危险废物收集网络建设经验成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统筹推进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加强监督检查,通报工作情况,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等。
(二)强化任务落实
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结合本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化措施,按照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的要求,列出时间表,把责任压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
(三)强化考核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安排布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