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无废城市”建设跟踪调度督查机制,各项任务牵头单位每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强化考核问责,对相关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
强化方案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做好2023年中期评估和2025年总结评估,全面分析总结实施效果,提出评估改进意见,促进方案目标实现。
(四)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区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市级部门,争取国家及市级资金支持。
区级财政应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筹集资金支持“无废城市”建设。
区级有关部门要结合项目特点,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创建方案篇6
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绿色转型,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目标
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海洋废弃物为重点,谋划“双碳”目标下“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坚持“三化”原则,通过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源头减量和减污降碳协同。
通过完善固体废物收贮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前端管控的转变,全面提高固体废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固废市场、加强信息化监管,宣传“无废”文化,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实现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顶层设计引领融合
1﹒高位推动建设工作。
明确由市委、市政府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作为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将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
建立“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组,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统筹“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联席会议融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例会,与其他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协同推进。
2﹒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地方立法工作,修订《南通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
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完善固体废物统计制度,探索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园林垃圾、再生资源统计工作。
统筹做好“无废城市”建设与市级及各县(市、区)用地规划的衔接,保障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的用地需求。
制定出台《南通市固体废物管理责任清单》,构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信息共享的部门协调机制。
3﹒充分融合重点工作。
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关改革举措,围绕南通市“无废城市”建设目标,集成目前已开展的有关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化园区改造、清洁生产、生态文明和两山基地创建、美丽海湾建设、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改革和试点经验。
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建立资源材料、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
提升“无废城市”指标体系实现的可操作性,与南通市其他规划方案的相关指标相衔接、共促建设。
(二)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4﹒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一行一策”持续推进纺织印染、化工、火电、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领域。
全面深化“三线一单”和近海岸“三线一单”管控方案、细化管控单元及行业准入条件。
依托“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大力发展风电、光伏、LNG等清洁能源产业,高水平打造沿海综合能源保供基地。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园区2个。
推动中天钢铁、江山农化等区域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建设“无废”工厂,以如东洋口化工园区(西区)为试点,培育“无废”园区,实现固废不出园。
5﹒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支持南通乾翔等建材企业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生产扩能,提高新型建材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