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设立25个和临床诊疗、费用管理相关的工作站,以及添置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同时完善相关医院管理系统模块。
时间:2004年1月至6月。
第二步添置相关工作站及网络设备
时间:2004年6月至12月
(六)技术目标
通过第一期网络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
1.药品业务:
1)门诊、住院药品流通过程
门诊所有临床科室及部分医技科室发生的药品治疗,均通过相关科室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凭处方在药房划价,药剂人员按标准划价后备案(包括药品相关信息、总费用,但费用不保存)。病人在收费处交费后,药剂人员查询交费情况,确认后配药发放,并保存数据。
住院病人发生的药品治疗,需和医嘱相符,护理人员将全科当天所需药品录入系统后,系统自动汇总,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住院部药房,同时系统会自动鉴别病人交费情况,确定无欠费后,药剂人员配药、发药,护理人员领药并发送给病人。
门诊、住院药房实现及时盘点,管理人员定期抽查不同品种的药品,确定盘点效果。
2)预期效果
围绕“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目标,为药库提供药品的入库,出库,调价,帐务处理,计划编制,药品质量控制等业务功能,并能对其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与查询。保证了医院药品的供给,加强了对药品流转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整个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门诊收费处和病区医嘱提供的处方及医嘱对病人进行配药,发药与退药操作,同时提供了网上领药,药品入出库,盘点,调拨等功能,解决当前盘库不及时、耗时较长等缺点,并且能对药品消耗信息,药房库存及收支信息进行综合的统计查询,加快了发药的速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药房对药品的管理,减少了药品的流失。
2.门诊收费业务
1)所有门诊收费窗口均可以进行挂号和收费业务,减少门诊患者收费挂号排队时间,加快了门诊收费挂号速度。
2)医保病人按原结算程序交费,系统自动将收费情况汇总到中心数据库,方便医院和集团结算费用,并且有利于医院或病人进行费用查询。
3)系统提供了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功能,可以保存患者历次就诊情况,既保证了患者就诊资料的完整性,同时也无形中扩大了医院对外的宣传。
3.住院业务
由护理人员将患者基本情况、治疗等信息录入到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
以病人为中心,系统提供病人住院过程中发生的入院登记,预缴金交纳,转床转科,费用记帐,费用结算,退费,催款等一系列功能,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查询,加强了医院对住院费用的控制,增加了费用结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现‘住院费用一日清’的目标,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欠费、漏费的问题。为病区护士提供了在医护工作中对病人一系列的业务操作,包括床位管理,医嘱的录入,执行与打印,治疗单与各种卡片的打印,体温单的绘制,书写护理记录,查看结果报告,查询住院费用等等,减轻了护士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把护士还给了病人,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质量。通过对手术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的执行并提高了医疗水平。
4.医技科室录入所有相关检查结果,并统计科室收入情况。
5.通过医保接口系统可以将所有医保患者资料传输到集团医保中心,方便集团医保中心审核医保相关费用。
6.各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文件、通知等均在网上传阅,设定各自权限,资料统一保管,实现无纸办公,规范了管理,减少了行政办公成本,提供了工作效率。
7.实现综合查询功能
从医院财务,医疗,药品,物资,行政等各个方面,按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的方式,采用数据表格与各种统计图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医院方方面面的营运状况,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第二期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配合医院成本核算和预算工作
此时期主要是完善网络的功能,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事项更多的功能,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具体时间视第一期建设情况而定。
(一)管理信息模块的添置:
(二)第二期总投资预算:约40万元,包括8个管理系统模块和各社区医疗点与总院之间实现数据网络传输所需设备的费用。
(三)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
1.实现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的添置、调配、转科、折旧、报废等的帐务处理,加强了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实现设备的计划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维修管理、计量管理,动态查询等功能。帮助设备管理人员从计划、合同、质量、维修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及时掌握设备的质量状况经济效益情况,方便快速地检索设备各种信息,为领导层了解设备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
2.建立住院病人电子档案。
3.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网络传输.
4.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第三期数字化医院的建立
此时期主要任务是纳入地方卫生区域规划,实现社会医疗资源共享,建立数字化医院,完善各种网络功能。
第三节、总体实施方式
一、硬件设备
系统实施所需的硬件设备及网络设施我们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