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防汛抗洪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区位于东经121°~121°25′,北纬30°40′~30°58′。
东与奉区接壤,。
境内地势低平,东南略高,西北偏低,地面高程一般在3-4米,其中低于3.5米约占总耕地3.54万公顷的24%,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二)全区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辖有14个镇、1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
总人口52.86万人(常住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0.28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地xx区。
中心城区的地面高程为4.1─4.2米(吴淞标高,下同)。
境内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两个特大型企业。
境内铁路有沪杭线和卫支线,有a4、a8、a30三条高速公路、国家一级公路有320国道、沪杭、亭大、亭卫、新卫等,镇级公路遍及各镇、村。
全区河道纵横成网,水陆交通便捷。
(三)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及历史上上述灾害对本地区造成最大灾害的概况。
1、热带风暴(台风):本区每年汛期遭受12个台风的侵袭。
1997年8月19日受9711号台风影响,大桥水位高达4.07米,超警戒水位0.57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26米(1954年8月2日,3.81米),海洋水文站实测海潮位高达6.57米,超历史最高记录0.6米(1994年8月22日,5.97米),相邻石化水文站实测最高潮位高达6.75米。
两站均超过三百年一遇频率。
最大风力10级(风速28.5米/秒)。
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
2、暴雨:全区最大年降雨量1715.7毫米(1999年),最大月降雨量593.6毫米(1999年6月),最大日降雨量210.9毫米(1991年9月5日)。
1997年7月11日,全区普降大暴雨,枫泾、廊下等地日雨量均超过150毫米。
1997年11月至1998年4月,由于连续阴雨,期间总降雨量达729.9毫米,比常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创近百年来冬汛降雨记录,水位骤增,大桥水位高达3.79米,造成西北部8000多亩麦子、油菜田受淹,冬季排涝抗灾在本区历史上少见。
3、高潮、洪水:1999年7月2日,因受强梅雨和杭嘉湖洪水下泄、天文高潮顶托等多重影响,大桥水位高达4.08米,再次刷新1997年历史最高水位。
汛期内超防洪警戒线103次(梅雨期内53次),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4、龙卷风:1991年8月7日,我区西北部地区遭受龙卷风袭击,伤亡161人(其中死亡3人、重伤25人),民房受损3148户,16.5万平方米(其中全坍414户),企业厂房受损220家,农田5921亩。
(四)防汛设施情况(规划与现有)、存在主要工程问题及对本地区的影响。
本区主要的防汛工程有海塘工程和低洼圩区的泵闸、护岸工程。
濒临杭州湾的区境内海塘总长25.504公里,海塘的塘顶高程最低为7.7米,最高为11米。
属石化企业专用海塘长11.419公里,属区海塘所管理的国家海塘长14.085公里,其防御标准均为百年一遇,叠加十一级台风。
根据市水利防洪规划,本区以掘石港为界,分为东、西两片。
西片为敞开式行洪区,又是本区主要低洼圩区;东片为半高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控制。
为减轻洪涝灾害,全区已建控制圩区39只,一线圩堤总长达368.0公里(其中已建护岸工程254.8公里),总控制面积达37.43万亩。
圩区内共建有4米及4米以上防洪挡潮水闸401座(其中套闸89座,单闸312座),排涝泵站217座259台套,总排水能力280.2m3/s。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面积不断增大,对防洪除涝建设与管理、完善水利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严格管理、制止各种乱填、乱堵、乱占河道等现象,确保水系畅通、确保水面积不减少十分必要。
城区内下水道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要进一步加强专题论证。
2、浦南西片畅开式泄洪通道,又是市、区级重要航道,随着上游地区(省嘉善、平湖地区)工情、水情的不断变化,泄洪通道水位逐年抬高,流速加快,护岸滩地冲刷严重,极少数航运船只毁坏护岸现象也有发生,虽经过区、镇两级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维修保养,但部分岸线的险情依然存在,特别是大泖港、掘石港、小泖港沿线的防汛隐患仍然存在。
3、近几年来,我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防汛的四条防线齐头并进,日臻完善,防汛保安体系基本完成,设施管理体制和机制也要不断创新,符合发展的需要。
要规划改造一部分防汛工程和设施的修理,拓宽更新改造投入的渠道,加强养护管理,防止设备年久失修,促使防汛设施发挥应有的防灾功能。
加强河道疏浚,改变部分河道淤积,提高调蓄能力和排洪能力。
4、海塘滩地存在严重冲刷。
东片滩地围垦后,由于水流改变,近年来,海塘至龙泉港出海闸段的滩地冲刷严重,已对该地段的主塘塘脚基础构成一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