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
在实践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复苏的。
人工呼吸的节律,约为15~20次/秒。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可在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仰使呼吸道拉直。
救生者跪蹲在溺水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
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全部封住,不可漏气)吹气,使其胸腔扩张。
吹进约1500mL(成人多些,儿童少些)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溺水者的胸腔在弹性的作用下回缩,气体排出肺部。
必要时,救生者可用手轻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帮助其呼气。
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
人体正常呼吸时,吸人的新鲜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
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出气中氧含量降低,但仍占16%左右,二氧化碳含量则增高到4.4%左右。
因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者吹出的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可供溺水者所需。
另外,因吹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刺激溺水者的呼吸系统,促其恢复自然呼吸。
(4)、胸外心脏按摩法。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如发现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极其微弱,则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通过间接挤压心脏使其收缩与舒张,恢复泵血功能。
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施行,对挽救尚未出现真死现象的溺水者生命的最后挽救,是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的重要手段。
胸外心脏按摩的具体做法是: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或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3—4厘米。
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
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80次。
下压时用力要均匀,不宜用力过猛,松手要快。
胸外心脏按摩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也要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溺水者起死回生。
胸外心脏按摩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运用的方法是,如有两人配合施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摩,另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只有一人施救,则是吹一口气后,做5—8次心脏按压,然后再吹气。
5、游泳中抽筋怎么办?
抽筋,就是肌肉强直性的收缩。
往往因过度疲劳,游泳过久或突然受冷水刺激造成。
当发生抽筋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
如果在深水处或腿部抽筋剧烈。
无法游回岸上,此时应沉着镇静、呼人援救,或自己漂浮在水面上,控制抽筋部位,往往经过休息抽筋肌肉自行缓解。
通常根据产生的部位,分别进行处理。
手指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张开后,又迅速握拳,如此反复数次,至解脱为止。
手掌抽筋:用另一手掌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并作振颤动作。
手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曲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反复数次。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振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
五、有序退场
【演练总结】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镇各校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预防溺水,关爱生命”的主题,在x月x日进行了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并举行了防溺水演练活动,使学校师生对珍爱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演练的活动分四个程序进行,首先教师进行了防溺水知识讲座,使学生对溺水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溺水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
接着拟设模拟场景,指导学生进行求救、互救、自救的防溺水实践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