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显著下降,各类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利用处置,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三)实施范围与时限
本方案的实施范围为城市全域范围,基准年为2020年,分为近期(2021~2022年)和远期(2023~2025年)。
到2023年建成省级“无废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抓好源头减量
1、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料使用,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
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企业清洁生产领跑行动,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现全覆盖。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绿色制造标杆培育行动,力争在2025年建成标杆性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设计产品300种以上。
2、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排查清理工作。
强化建筑垃圾堆场监管、不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查。
严格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动态清零”处置工作。
落实污泥减量政策,县以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年产污泥1000吨以上企业,出厂污泥含水率逐步降至60%以下。
实行差别化污泥处置价格机制,推动污泥产生单位削减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
3、大力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减量。
建立以“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政补充”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鼓励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回收网点、回收再利用企业或其他组织等开展合作,建立健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
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2%左右。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实施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强化农田病虫监测,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依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农药生产及经营单位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职责,以合作社、农资经营以及乡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为单位设立收集点,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返还制度。
4、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制定机械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纺织及服装加工业等绿色园区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绿色工厂创建。
开展可循环使用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在快递网点划定专门回收区域,提高快递包装回收量。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
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二)全面规范分类贮存
1、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加强垃圾分类全民教育,各级教育机构应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
着力推进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创新,以非居民端为重点,探索促进分类收集的收费制度。
探索建设市级可回收物交易平台,促进资源集聚,鼓励可回收物资源化的本地闭环。
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完善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程分类系统,严禁“先分后混”,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能力短板。
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大幅减少填埋处置。
强化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监管,解决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的“梗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