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驱动缆缆芯收回到“0”位。
(3)用铅粒袋或其它方法(比如放入水槽等)阻挡屏蔽一部分射线。
(4)卸下源包的前后连接。
(5)取出工具箱中的塑料布快速铺好,供将源抖出导源管时,垫住源辫,保持γ源清洁。用长柄钳夹住导源管曝光头一端将γ源抖出导源管。
(6)再用长柄钳钳住γ源的阴接座一端将源迅速准确放入倒源罐的空穴内。如采用水屏蔽方法处理事故,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在安全区将水槽注满清水。
●将倒源罐稳稳的放在水槽中心。
●用铲车将水槽铲起来待用。
●将摇把拿起干脆将源推到输源管曝光头顶端,并收回缆芯到达“0”点。
●将铲车开到事故点,水槽近源处点可处理事故的地方,司机撤离。
●将导源管有源的一端用长杆迅速挑甩到水槽中。
●迅速的卸下导源管与源包的连接。
●用长柄钳钳住导源管曝光头一端,将源抖到水槽中。
●用长柄钳钳住γ源辫的阴接座一端,迅速准确地放入倒源罐中。
水槽尺寸2m×1.5m×1.5m(长×宽×高)在水槽的中心部位装设支架,可以放倒源罐以方便操作和防护。
产生此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1)γ机装置原因:有的装置先天设计上的不足,在仪器没有连接完好的情况下,能将源捅出去,但却收不回来。
(2)附件磨损加操作不当:如缆芯上阳接头拉伸,磨损加上布设导源管时弯曲半径太小,导致源和控制缆芯的脱离甚至掉源。
(3)没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作业,摇动时用力过大,导致导源管脱落或冲破曝光头。
操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又缺少放射防护知识,直接操作探伤机或单独作业,当放射源脱落或掉源时,无监测仪器监控报警,造成伤害事故。辐射教育不够,对其性质、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盲目蛮干及一知半解、恐惧害怕心理也是发生事故和事故扩大的原因。
放射事故的发生,主要涉及人、辐射源和辅助设备三要素,任一要素的失控或失效均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这三要素出发,从购买γ源设备开始,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检查、保养是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3、卡源:
放射源在软导管中运行,往往由于导管弯曲的半径太小或导管内偶然进入固体异型物质或导管破损有毛刺存在而发生卡源事故。此类事故有些比较好处理,比如前一种可以用一根长数米的竹杆之类的长杆将导管调整直了就可以解决,后二种就比较麻烦,最好是利用前面提到的大水箱来处理:
(1)在安全区将水槽注满清水。
(2)用铲车将该水槽铲起来开到事故点,水槽临近源且是可以将源包和源放入水槽的地方。司机撤离。
(3)将源和源包迅速放入水槽中。
(4)在水屏蔽和距离、时间防护的情况下,用物件振动导源管,目的是使被卡的源松动。
(5)手动摇把看是否能回收,能回收的立即收回,不能回收的话如在源松动的情况下,可以去掉前面导源管与仪器的连接,带上手套用力拉动缆芯,到一定程度。
(6)接上仪器与导源管的连接,用摇把将源收回。
4.破坏式处理方式
在不得以情况下,才能考虑破坏输动缆和导源管的操作,但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处理方案经过有关部门、人员批准。
现提供破坏导源管或输动缆的操作供参照:
(1)在输动缆压坏时:
(A)在输动缆压坏时尽可能的找准源所在位置,采用铅粒袋、铅板等盖住γ源,进行较为严格的屏蔽,最好能达到小于等于40usv/h的要求。
(B)用改造后的剪钢筋剪刀调整被压坏的外管看能否见效。
(C)在调整无用的情况下,用割管器将两根控制缆中直接挂源的一根,在被压扁的前端割开。
(D)人离开到达控制器边上,拉动被破的一根控制缆,将源拉回源包。注意:别弄错了缆芯,否则会造成第二次操作。
(2)在γ源输源管被压坏敲扁时,只要源不是被正好卡在压坏、敲扁的地方。
(A)尽可能的找到源所在位置。采用铅粒袋、铅板等盖住γ源进行较为严格的屏蔽,最好能达到小于等于40usv/h的要求。
(B)用改造后的剪钢筋剪刀调整被压坏的外管,看能否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