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质情况
本工程位于某某村上游700m处,坝线以上河段无平缓地段,且公路交通不便,不宜布置施工场地。坝线以下河段河流向左凸起,河流流向从右上段的N50°W至下游转为N25°E,枯期天然河水位885.0m,河面宽8〜15m,水深0.5〜1.0m。河谷类型为不对称的“V”型谷,左岸为内凹的土质岸坡,边坡坡度28~37°,右岸为外凸的基岩岸坡,高程950m以下坡度较陡,坡度43~46°,高程950m以上坡度较缓,坡度12~24°;坝址上游河段为多河弯段,河谷类型多为“V”型谷,两岸坡度较陡,无宽阔台阶、台地分布;坝址下游为某某河与左源河流汇合口,河谷较开阔,该段河谷长约1.5km,台阶台地分布于两河谷两侧,两岸分布总面积约21万m2,分布高程约860.0~890.0m。
3、泥石流、滑坡概述
3.1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大量降雨;大量碎屑物质;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3.2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4、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左、右岸变形体潜在危险为因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包括整个变形体已经出现的滑移现象,大量降雨等都有可能形成整体滑坡,威胁施工区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做好预防和应急抢险,制定好应急预案,对水库大坝填筑顺利进行,作业人员的生活、生产正常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泥石流、滑坡可能产生的后果
(1)由于山洪引发泥石流、滑坡,威胁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2)冲沟内大量堆积物掩埋公路,造成交通堵塞。
(3)泥石流进入某某河,堵塞河床形成堰塞湖。
(4)由于大面积泥石流、滑坡现象,可能发生通乡公路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
6、应急预案指挥系统
预防左、右岸变形体滑坡工作是本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重点,关系着施工区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做到早宣传、早组织、早落实,确保防泥石流、滑坡工作全面展开。
6.1防左、右岸变形体滑坡指挥组
总指挥:某某
副总指挥:某某
成员:某某
6.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负责向报告本项目部的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各应急小组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事故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4)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5)全项目所有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部位、危害程度、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等待备查。
(6)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所有险情排除,恢复正常生活、生产,为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期。
(7)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生产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尤为重要)。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8)完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设施损坏、人身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6.3抢险行动队
队长:某某
副队长:某某
队员:机关及工区工作人员
6.4通讯联络组
通讯联络组应负责应急预案指挥系统中各行动小组的通讯联系,是项目部组织指挥与某某水库防泥石流、滑坡指挥部联系的桥梁。
组长:某某
组员:安全办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