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服务学生成长创新项目
服务学生成长创新项目主要分为德育实践创新项目、思想领航创新项目与体育健康创新项目三类,根据学生的需求分类实施推进。
德育实践创新项目主要面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含专任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副xx、学生处、团委、就业与创业工作处等学生思政教师)以及部分热爱大学生发展的专任教师。德育实践创新项目围绕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带班的工作基础上,由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与创业工作处组织实施,根据学生需求和自身专长成为学生主题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艺术素养、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的导师和引领者,不断提升育德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思想领航创新项目主要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学校鼓励组建团队,主要激励教师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和自身专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学生思想的领航者。
体育健康创新项目主要面向体育与健康学院专任教师,承担体育健康创新项目,以服务“个性化”体育教育为宗旨,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承担体育锻炼为主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或竞赛指导以及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指导时间纳入坐班答疑、校内自习辅导制度范畴管理。
3.基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基础教学团队计划面向教学单位,根据本科教学的实际需要,组建基础教学团队,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以课程教学为单元,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系统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纽带,覆盖本科教学全领域,开展协作教学。
团队实行PI遴选负责制,主持开展日常教学改革、日常教学研究和团队基本建设。
(1)开展日常教学改革。教学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2)开展日常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优化特色教学团队教师承担课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衔接与侧重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积极申报上海市教委和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鼓励开展基于项目、问题、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3)团队基本建设。开展团队成员进行选聘、解聘、考核评价和教学激励津贴分配的权力。团队内部成员实行双向选择,聘期整体考核。
基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教师必须遵守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遵守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等。具体为:
(1)建立高级职务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确保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不低于108课时,“双肩挑”教师不得低于54个课时,对未达到要求者或连续2年教学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2)执行坐班答疑制度。要求教授、副教授平均每周不少于8小时或1天,讲师不少于24小时或2天,助教不少于48小时或4天。
(3)执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校内自习辅导时间不少于20个晚上;讲师不少于30个晚上,助教不少于40个晚上。
(二)特色教学团队计划
特色教学团队计划秉承“引导在学校”的理念,以项目驱动和目标导向为引领,营造以教学为本的大学文化,强化教师教学协作联合,促进不同校区间教师群体融合,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认同,协调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发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合力与整体优势,构建“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师教学发展阶梯,实现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特色教学团队计划由校级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优秀青年教师登峰团队建设项目组成。
1.校级协同创新教学团队项目
本项目在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和教学管理部门指导下,以新学校组建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急需突破的难点问题,实施项目驱动,举全校骨干教师之力“啃骨头”和“补短板”,打破校区、学院、学科、专业等壁垒,开展骨干教师群体与校校、校企、校政、校协间的教学协同创新,瞄准具有国际水准和行业引领示范作用的教学成果,推行目标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师教学学术实践,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带动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水准和掌握前沿教学学术的专家型教师群体。
2.名师工作室项目
本项目依托省部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人才计划等名师资源,建立工作室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快成为熟手型教师。
建立现代师徒制度,按照中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兴趣和需求,吸纳中青年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经验优势,注重教师教学学术养成训练,就学科教学开展教学研究、质量管理、教学技能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教学实践开展师承学习,在“做中学”,实现个人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全面转型,提高优质资源向教学转化的能力,培育一批熟手型教师。
3.优秀青年教师登峰团队建设项目
本项目主要解决新进教师教学能力薄弱问题,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以及课程建设经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励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建立新进教师教学助理(TA)工作制度,借鉴国际最新TA实训模式,每名新教师必须担任2门以上主干课程的教学助理,并为每名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教师必须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方能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对未达到要求者或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新教师站稳、站好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
建立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育制度,以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目标,开展“面对面,个性化,有计划,有效果”优秀青椒选拔集中培训营,就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开展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辅导。
五、管理组织形式
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职能部门宏观指导考核,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管理。
落实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二级学院主体地位,根据学校的总体方案编制本学院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细则或项目执行细则,做实二级学院在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中的主体管理责任。学校鼓励二级学院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制度约束、绩效管理途径,给予学院在项目实施、考核、经费使用等方面的主导权。二级学院层面成立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工作小组,加强协调合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学校将组织对二级学院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实施细则的答辩、评审,评审结果作为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师生互伴计划各个项目的宏观指导管理任务,特色教学团队计划各个项目的具体推进任务。各职能部门依据分管业务情况制订相关项目的配套制度或实施细则,具体分工如下:
(一)师生互伴计划管理部门
1.学业发展导师项目:教务处;
2.服务学生成长创新项目: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3.基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务处。
(二)特色教学团队推进部门
1.校级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务处;
2.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教师教学与发展中心;
3.优秀青年教师登峰团队建设项目:人事处。
六、经费分配与使用的原则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