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上级要求。各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教安〔20xx〕18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中小学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xx〕96号)等文件要求,加强防溺水工作,翻印《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给每位学生家长及回执单经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签名后按班逐人收取存档。按教育部要求,今后凡学生发生溺亡,这一份致该生家长信的回执单须上交教育部,请各校注意保存好,预防万一。
2、开展全面家访。各校要以学生安全为主题召开一次家长会或开展一次大家访活动(要做到全覆盖,要有会议记录或家访记录、家长签名并存档备查),特别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及时联系每一个学生家庭、每一名学生家长,及时向他们发布防溺水安全警示,让每名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监护对预防学生溺水、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
3、强化案例警示。印发两期以上以溺水事故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材料。各校要强化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搜集并印发溺水典型案例给学生及其家长,组织学生观看溺水事故发生后家属悲痛欲绝场面的图片,以典型事故、血的教训警示学生及其家长,让学生及其家长从内心深刻感受到溺水的可怕,自觉远离溺水伤害。
4、做好信息提醒。每逢学校周末放学、放假或者出现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务必通过校讯通、手机短信和绿色平安信使、电话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家长短信、电话安全提醒。泉州安全教育平台的“周末(假日)安全提醒”每周要确保100%发送,提醒监护人做好子女的监护工作。
四、细排查,强管理,切实整治安全隐患
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溪河、池塘、圳渠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多发生在非在学时段,溺水事故受害群体多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各校要认真分析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针对易发多发的时段、区域、人群,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溺水隐患的排查整治,主动商请、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抓好隐患的整治。
1、全面排查整治危险水域。各校应组织人员对招生片区内溪、河、圳、渠、水库、水池、水坑、山围塘等危险水域警示牌、隔离防护栏等设施是否完好,一些因建筑、建设、开发等而遗弃的石窟、沙坑、土坑、水潭是否及时进行填埋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又难于解决的,要及时书面呈报镇政府及时予以整治(相关报告要存档备查)。
2、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各校要加强学生课内外管理,落实学生考勤要求,对缺课的'学生要迅速查明原因、去向,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特别是要加强寄宿生出勤管理,加强中午午休时段学生的安全监护,坚决杜绝学生逃课跑到溪边河边等危险区域游玩、戏水等不安全行为。
3、完善安全信息员工作制度。各校要设立班级安全信息员、宿舍安全信息员,进一步完善安全信息员发现、报告、处置工作制度,确保安全工作实时发现、实时处理、实时记录。出现学生到危险水域游泳、戏水等存在溺水隐患的行为,要鼓励知情学生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以便学校第一时间掌握险情予以处置。
4、加强巡查并做好记录。要组织力量加强学生上下学途经路线及经常活动区域危险水域的巡查,不断强化巡查的强度密度,强化学生校外监管,力求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学生到危险水域游泳、游玩、戏水的行为,以防不测。
5、发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各校也要相应设立预防学生溺水的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发动全社会举报学生溺水隐患线索,以便有效预防。
五、明责任,强督查,扎实提升工作实效
防溺水工作对学校安全稳定十分重要,中心学校将组织开展防溺水工作的专项检查,对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要求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重点水域漏管失控等情况将予以通报,同时将学校防溺水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评重要内容,对发生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学校,将实行年度考评“一票否决”,并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师生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泳池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6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上活动逐渐增多,而溺水事故也不时发生。如何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各地陆续制定了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通过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减少水上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制定应急预案
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是预先制定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的系统文件,旨在规范防溺水工作流程。此外,应急预案还包括重点检查内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预案实施后的评估及复盘,从而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早救援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踪和溺亡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地实施应急预案,必须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水域进行划定
对具体的水域进行划定,针对不同水域的位置、水质、水深和水流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公示在离水口显著位置,引导游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水域。
2.设置警示标志
对游泳池、水上游乐设备区等特殊区域,加强设置警示标志,并做好现场员工的安全提示和宣传教育,告知游客水域中的注意事项,引导游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游玩方式,杜绝不文明行为。
3.加强监督管理
在水上活动时,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悲剧发生。对水域内的游泳、戏水等行为,需要有专门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同时设置专门救援区,并配备专业救援人员,提高救援速度和效率。
三、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需要有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协调指挥调度中心
在防溺水工作中,建立专门的协调指挥调度中心,配备应急救援车辆、通讯器材和救援装备,实现各个部门的协同作战,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挽救因溺水而导致的生命。
2.完善应急救援队伍
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时,要求队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溺水救援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救援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在防溺水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让游客更加了解水上活动的风险,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杜绝悲剧的发生。
四、建立评估和复盘制度
通过制定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加强预防措施,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最终还需要建立评估和复盘制度,不断检查和改进工作。在评估和复盘中,要逐渐突出重点,分析问题所在,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防范和救援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总之,防范溺水事件,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加强预防、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