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聊天等,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针对网瘾可以引导培养他们对其他正向积极事物的兴趣,尽量不让其接触游戏,减少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或者使用专门为青少年研发的电子产品等。
十五、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主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等。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青少年从儿童期转型到青少年期,从依恋父母转向同学和朋友(尤其住校生),逐渐接受社会适应性,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不爱讲话、不爱出门、情绪低落、有自残的想法和行为等。
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十六、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2
一、定义与界限:
心理学家常把青少年划分为:少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三个阶段。青少年乃是其综合称呼,是儿童与成人间的过渡阶段。一般认为小学生为少年期,中学生为青春期,大学生为青年期。
二、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其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
1、心理状态较差:因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未完善,缺少主见,易盲从。
2、敏感: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3、批判力不足:易受诱惑和误导,对一些复杂事物难以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4、处在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过程中,容易造成自信心和自尊的严重伤害。
5、好胜: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对任何竞争都有必胜的念头。
6、韧性差:虽然好胜,但很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较差而无法取胜,往往会气馁、退却。
7、自控力尚未成熟,易感情用事,易冲动。
8、涉世不足,人际关系简单化,易造成心理创伤。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归纳起来有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尤其需要我们社会关注的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对读书的影响、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另外,理性、理智、礼仪的弘扬,在促使青少年社会化的同时,又造成青少年个性上的压抑或逆反。
2、独生子女问题: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容易使家庭的重心偏向孩子、望子成龙,容易形成青少年厌学、逃学及焦虑、抑郁。
3、家庭的因素:家庭的不稳定、父母不和、离异及代养等都将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4、自身个性因素: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使之经受不了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容易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及社会化不足,使他们在人格成长中出现问题。
四、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常见的问题有:
1、强迫现象。不应该做的总做,不应该想的总想。
2、过渡性焦虑。严重者有明显的离家焦虑,甚至上学恐怖。
3、抑郁、闷闷不乐。在青少年学生常有自杀现象。
4、学习成绩不良,学习压力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很被动。
5、对抗行为。青少年思想绝对化、爱唱反调,妒忌、好比……。
6、偏执。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多疑、不相信自己。
7、社交或异性交往存在问题。人际关系敏感,表现在交往中很不自然等。
8、品行问题。严重者对父母有暴力行为,在外有违法违纪行为,对人常易产生明显的敌意,容易发怒、摔东西、与老师、父母顶撞,欲望的满足不能延迟片刻。
9、适应不良。常出现自我迷茫、困惑、苦闷、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10、情绪不稳定,对父母、同学、老师忽冷忽热。
11、进食问题。因为注重身体体型和体重,容易出现挑食或对少数食物长期不愿吃、不喜欢吃,怕发胖,有的则出现进食习惯不良,明显挑食,暴食。严重者为厌食症或贪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