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的负担。
学校要积极响应政策,将国培计划落于实处,在文件指引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适当的调整,制定出与本校相契合,符合教师需求的教育培训方案。
校领导要带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及优势。
学校要落实顶岗实习方针,引进师范院校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解放在职教师,实行带薪脱岗,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从而实现培训目的。
2.明确需求因材施教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时,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方针,从培训工作的源头就抓好针对性。
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培训者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鼓励培训者前往一线教学场所,考察教师实际工作情况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培训者需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留意学员的参训过程中的反应,参考学员建议,不断丰富、改进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性内容,改善教育方式,注重差异性教学。
培训者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时要尤为注意,做到因材施教,为教师量身定制教育内容。
3.建立长效反馈机制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
进行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和其他本科师范院校审核评估。
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自我评估制度。
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工作。
采取学员评估、专家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开展教师培训专项督导工作。”评估与反馈在传播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能够帮助传播者了解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感受与判断,从而为传播者在下一轮传播活动前提供决策依据及信息的编辑调整方向。
教师培训评价反馈机制也应如此,良好而长效的评估反馈机制是教育部门、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师参加培训,应有意识地以多种方式建立起反馈机制,如课堂听课学习、课下交流心得,教师个体反思,教师间专题讨论,在深入强化教师对培训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时,也让培训的不足和短板逐步浮现和暴露。
与此同时,要及时处理反馈信息,精准调整培训目标,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循环往复,使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形成扬弃的过程。
4.教师加强自我教育,砥砺专业品格
教师的主动性不可忽视,如果教师缺乏主动性,即使各方条件齐备,培训效果也会落空。
而提高主动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修为。
教师需要时刻不忘教书育人的本质性任务,提高对教师职业性质和时代飞速发展的认知,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理解学科,增进职业认同,从而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自省、自察、自我砥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发自内心的进取精神才是教师培训的终极动力。